《我经过风暴》:重建生活勇气,总有明天在路上
作者:张意薇
近日,由秦海燕编导的反家暴题材影片《我经过风暴》全国公映。该片围绕都市高知女性在反家暴过程中的重重困境展开,较为细腻地描述了包括受害者和施暴者在内的家庭成员及周边关系网的各种拉扯博弈,涉及亲密关系、亲子教育、代际影响等诸多家庭伦理问题。作为具有较强话题性的影片,它还触发了人们对职场焦虑、去标签化、司法维权等社会性问题的探讨。
《我经过风暴》海报。
家暴形式趋于多样
家暴是亲历者们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痛”,又因被包裹在“家”的外壳内而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认定和取证。古早港剧常借家暴场面营造危险悬疑气氛。比如,亚视单元剧《有房出租》(1995年)中,富豪丈夫外表温和无害,但内心控制欲极强,细小到妻子的饮食、体重、口红色号等都要插手,稍有不爽便拳脚相加。妻子日日如走钢丝、惶恐不安。《当女人爱上男人》(1997年)中都市白领庄咏琳遭医生丈夫虐打后,偷学潜水,只为假死出逃。这些“逃妻”虽是聪慧可人的都市丽人,但身处险象环生的凶境难以解脱。剧情往往跌宕起伏,充满感官刺激和猎奇色彩。
中国内地影视剧中,《不要和陌生人说话》(2001年)影响甚广。苦主梅湘南遭丈夫安嘉和毒打,由沉默隐忍转而觉醒出走。这部主题严肃又触目惊心的剧作让无数家暴受害者摆脱幻想,认清处境,寻求破局。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2009年)脱胎于香港天水围真实事件,讲述了新移民王晓玲和两个女儿一起惨死于丈夫刀下的悲剧,展现了香港社会发展变革中,社会各界对待家暴的轻视与无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影视作品对家暴的认识和描述更为全面深入。除了惯常认知的殴打、捆绑,言语威胁、谩骂与恐吓等行为同样属于家庭暴力。暴力的主要形式涵盖了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经济控制等多种形式。
《我经过风暴》没有刻意猎奇的场面,而是将现实生活中家暴受害者的切身经历与情绪状态映射到女主角徐敏的身上。她美丽、独立、清醒,渴望在工作中证明自己,有比丈夫更强的经济能力。男主角陈均的形象同样立体丰满:相对于纯粹的“斯文败类”渣男人设,陈均不仅外在谦逊有礼,居家也主动充当“煮夫”“奶爸”的角色,他甚至有施暴后主动寻求心理治疗的意愿和行动。纵然如此,以爱为名的压迫和伤害从未停止,他对妻子殴打、监控、跟踪、侮蔑、花式PUA、性暴力……在“施暴——忏悔——再次施暴”的怪圈中一次次失控。
被标签化的男女
导致家暴的原因多种多样,如酗酒、赌博等恶习,强烈的嫉妒心、控制欲、攻击性等性格。《我经过风暴》既为受害者发声,也没有忽视施暴者的困窘。
影片设计了主次两条发展线,一是徐敏和陈均打离婚官司、争夺子女抚养权;二是“菜鸟”律师李小萌的成长之路。
陈均和徐敏同属高知阶层,工作体面、儿女双全,几乎是世人眼中美满家庭的典范。两人分歧始于徐敏跳槽做医药销售,陈均不满妻子早出晚归的应酬以及与异性的接触,妻子在事业上的成绩在他看来就是栽跟头前的一点甜头而已。独立女性的身份让徐敏羞于暴露自己的处境,加之周遭亲友的“劝和”攻势以及为妻则柔、为母则刚的期许,让她在婚姻的桎梏中逐渐窒息。当徐敏陷入工作困境时,等来的不是陈均的安慰,而是一句“活该”。丈夫在她事业低谷时的冷漠与嘲讽让她彻底寒心。陈均则认为男人应该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妻子高薪的“逆袭”刺激了他的不安和敏感,他也固执地相信自己的暴行是为了维护家庭的完整。可见,社会对男性和女性职责的看法与成见已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却仍以各式固化的标签引导意识、规训行为。
离婚诉讼中,徐敏本是请了经验丰富的律师,可律所的“老油条”将这“走过场”的任务交给了徒弟李小萌。对于爱看“爽片”的观众来说,李小萌的角色不算讨好,她没有一般印象中精英律师那种看透虚伪假面的火眼金睛以及手段老辣的韬略智谋。相反,在接手案子前期,她因受蒙蔽而怀疑、怒怼自己的当事人,后期因之前没有为徐敏争取抚养权改判而不安,一腔孤勇为其辩护。她在自我奋斗的过程中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男友希望她依靠人脉进入更大平台,母亲劝她“干得好不如嫁得好”。霉烂的冰箱、修补的马桶圈都让人看到她的窘迫和不易。她与徐敏之间互为镜像,彼此的理解与支持是真诚而温馨的。师傅提点她“众生皆苦”,从某种角度看,旋涡中的每一个人,都受到固化标签的荼毒。只是有些人选择了直面真相的担当,有些人选择将压力与罪责转嫁他人。
重建生活的勇气
家暴不只存在于夫妻之间,也存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陈均早逝的父亲并未出场,但通过留在陈均母亲身上的烟疤昭示他的存在与恶行。“戒尺”是剧中反复出现的关键符号:首次是陈均母亲因儿子“管不住”媳妇而粗暴地打翻面碗,丢出戒尺,怒斥儿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另一次是念念告诉妈妈如果回家晚了要被爸爸用戒尺打。家传的“戒尺”是训诫惩罚的工具,陈均母亲打在儿子身上,儿子又打在孙子身上。
最让徐敏痛心疾首的并不是加诸己身的拳头,而是她发现女儿混淆了“喜欢”与“欺辱”,儿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习得暴力。——家暴发生了可怕的代际遗传。为了阻断这种“遗传”,徐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在庭审时对婆婆振聋发聩地哭诉击杀丈夫的原因:“他(陈均)不希望你把他生下来,我不想我的孩子和你的儿子一样!”
海报的“过”字,被设计成掩面垂泪的侧脸和一条掠过的伤痕。片尾,随着纪录片式“我经过风暴”的现身说法,一部部反家暴法律的出台令人看到希望,现实中各地反家暴庇护所也应运而生,解决家暴问题有了更好的路径,曾经清官难断的“家务事”如今有法可依,在风暴中经过的肉身和灵魂有处栖居,不再孤立无援。
只有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才是维持良好家庭关系的密钥。如果不得已只能通过婚姻关系的解除才能抚平伤痛,那么,离婚也不是终点,敢于担当、鼓足勇气,在坍塌的废墟中重建自我、重构价值才是目标。受害者如此,施暴者亦如是。
(作者系海南工商职业学院思政课部副教授)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