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文艺片口碑票房惨淡,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9月份,包括《燃冬》《不虚此行》《永安镇故事集》《鹦鹉杀》的多部文艺片入市,出乎意料的是,这几部影片的票房都没有超过4000万元。不但如此,这些影片的口碑还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这背后,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
票房集体折戟
8月22日,由周冬雨、刘昊然等主演的文艺片《燃冬》公映,该片上映34天,只收获了2600万元的票房。9月8日,由魏书钧执导,杨子姗等主演的《永安镇故事集》公映,该片虽然在2021年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上获得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等重要奖项,但票房却一败涂地,上映17天只获得311万元。9月9日,由刘伽茵执导的《不虚此行》公映,该片汇集了胡歌、吴磊、齐溪等当红演员,但依然没有撩动观众的心弦,上映16天票房只有2638万元。9月15日,由周冬雨、章宇等主演的《鹦鹉杀》公映,该片主打网络诈骗中的“杀猪盘”题材,却没有像《孤注一掷》那样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上映10天票房只有3700万元。此外,由胡先煦等主演的爱情奇幻片《三贵情史》票房也只有几百万元。说这些文艺片的票房集体折戟,一点也不过分。
口碑争议极大
除了票房不理想,这些文艺片的口碑也出现了极大的争议。
《燃冬》由新加坡导演陈艺哲执导。虽然他此前的多部影片如《爸妈不在家》等在口碑上都相当不错,但《燃冬》在豆瓣只得到了6.1分。不少观众对于该片混乱的叙事和模糊不清的主题表示不解,对于角色展现出来的“躺平”情绪也非常不满。对此,陈艺哲回应道:“你可以说它不完美,但不能说它不真诚,里面的情感表达,里面的很多情绪都是真诚的。”
《鹦鹉杀》的豆瓣评分也只有6.1分,观众一开始被网络诈骗题材所吸引,但看过电影后却失望了,“一个以杀猪盘为题材的电影,却成为杀猪盘本身。原以为是个小号的《孤注一掷》,再不济也要比《我经过风暴》要好,谁知道竟然是《燃冬2.0》。”一位网友这样调侃道。显然,该片的故事跟观众的预期出现了严重的错位。
相比之下,《不虚此行》和《永安镇故事集》在口碑上要好很多。前者获得了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导演两项大奖,豆瓣评分7.2分,后者的豆瓣评分为7.3分。但这两部影片依然没有出现“破圈”现象,《不虚此行》被一些观众评为叙事呆板,“有点像学生作业”。而《永安镇故事集》也没有延续它在平遥国际电影展上一票难求的现象,反倒成了这几部文艺片中票房垫底的。
原因难以言明
“说实话,我也找不到原因出在哪里。”工厂大门影业创始人、《永安镇故事集》的制片人黄旭峰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无奈地表示。面对影片票房的低迷,他在朋友圈和微博上对那些给影片打差评的影评人表达了不满,中间还提到了“毫无产业视力,也毫无批评道德”等激进的字眼,为此在影迷群体中引起不小的争议。黄旭峰说,作为一部小体量的文艺片,能做的工作基本上都做了,光是路演就跑了十多个城市。
工厂大门影业这些年来一直专注在文艺电影领域创作,目前已经出品的文艺片接近20部,其中没有公映的就有六七部,这也是目前国内扶持青年导演创作的一股重要的力量。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在影展上大出风头的作品,在市场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由刚过世不久的万玛才旦执导的《气球》2020年11月公映后,最终取得了670万元的票房,就已经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创作何去何从
电影市场专家蒋勇这样告诉记者,九月份是淡季,观众的观影热情在暑期档后几乎消耗殆尽,选在这时候公映,市场的反馈是可想而知的。
在蒋勇看来,目前国内文艺片最主要的破圈方式是走影展路线,像《不虚此行》《永安镇故事集》等影片,都是在电影节上获奖后开始为大众知晓的。“这时候,如何让这种口碑效应很快跟市场对接起来,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中间相隔的时间太久,很可能热度就会冷却下来。”他建议,对于主打口碑的文艺片来看,多开点映场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而这也是今年暑期档影片如《孤注一掷》《八角笼中》等口碑能快速传播的方式之一。“文艺片的受众本来就小,点映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这部电影。”
“文艺片创作者不能自说自话,在强调作者电影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市场元素。”影评人陈平这样告诉记者。他认为,好的文艺片一样需要遵循创作的规律,“观众的观影思维是经过了多年的经验形成的,如果创作者打破了这种预期,一定会让他们失望。就像最近诺兰的新片《奥本海默》,你也可以说它是一部文艺片,但他却是按照类型片的技巧在讲故事,一样可以赢得很高的票房。”
“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只要是好的文艺片,一样能赢得超出想象的票房。”影评人周黎明这样说道,他以《宇宙探索编辑部》为例,“这样一部小众的电影,要是在以前,可能最终票房也就一千来万,但现在取得了6700万元的票房。关键是要有好的创意,能讲出让观众感兴趣的好故事来”。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