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里的美食》紧抓公众情绪 与观众共同溯源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简单,这也让优质内容的创作变得更加不易。因为内容创作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输出,而是要能够把握公众情绪,并针对输出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从而引发目标群体的共鸣和思考。
近期,由剑南春独家冠名的四川卫视美食文化纪实类专题节目《诗歌里的美食》正在热播,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称赞。因为它通过塑造一个个独具情感共鸣的话题,紧抓公众情绪,引起更多观众的情感共鸣,让大家愿意跟随节目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溯源。
以情感共鸣,引导观众探究文化的“好奇心”
纵观近年来走红的各类综艺节目,都具有一个极大的共性特征——共情感。每一个爆款节目的背后,都有着一个能够与观众共情的点,或是戳中了大家对于慢生活的向往,抑或是抓住了与生活和情感息息相关的话题。
《诗歌里的节目》则通过8个不同情感主题的打造,用诗歌、食材为线索,尝试引导观众对传统诗歌文化、美食文化的“好奇心”,从而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除了“人生是一场相逢”“为你相思、为你写诗”“每逢佳节胖三斤”这些关乎友情、爱情、亲情的传统情感主题,还有被快节奏生活所困扰的观众向往的“乡野之梦”,有着与你一同放下烦恼的“拯救不开心”,也有着热衷用旅游慰藉生活之人的“看一看外面的繁华”……
正是这一个个话题,恰恰戳中了当下观众最亟需释放的情感链接点,让人们产生了一种“古代诗人们是如何应对这些情感”的寻根冲动,或者“原来古代诗人也这么懂吃”的心理,从而能够安安静静去跟随着镜头,溯源传统文化的真实面目。
就像在“乡野之梦”这一期里,观众第一时间接收到的,是原来不止是我们心里苦,想要去大自然里“撒撒野”,就连杜甫、李白这样的大文豪,在遭遇烦闷的时候,也是因乡野里的向往生活而开心。所以杜甫写下了“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纪念自己在乡野小院里,接待好友严武的愉悦心情;李白也在临老时,写下“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表达自己对曾经乡野生活的惦念。观众们因此也产生了继续往下探究的冲动,我们可以去露营、去徒步、去民宿里感受大自然,在那个时候,诗人们又在做什么?
用娓娓道来,拉开传统历史文化的“真面纱”
节目的另外一大亮点,是没有采用单向输出的方式制作,而是采用了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每一集节目中围绕两位诗人、两首诗歌展开,在收缩横向信息量、让观众不至于疲累的同时,又能做到将信息“纵深”延展,尽可能深的挖掘传统历史文化背后的故事。
例如在“拯救不开心”这个主题里,节目组以陆游、柳宗元两位诗人,引出了大家对于“何以解忧,唯有珍馐”的共鸣,吃确实是一件刺激多巴胺、很快乐的事情,但为什么陆游、柳宗元要用吃来拯救不开心,就是节目背后所延展的传统文化信息之一。
如果只是一味去探寻古人的故事,可能未免曲高和寡,节目又用传统食材、美食为“诱惑”,进一步衍生信息量——比如陆游笔下所写的“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究竟是怎样一种美食体验?节目组就邀请了川菜大厨陈忠和他的好友刘磊,一起对“橙薤排骨”进行复刻;柳宗元在柳州见到的荷叶包饭,在节目组穿越千年对侗寨的探寻中,用另一种精彩的姿态展现在年轻观众面前,原来侗族人的生活如此惬意,这荷叶包饭也如此有趣,怪不得柳宗元会写下“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正是这一收一放,通过情感共鸣、娓娓道来的方式,《诗歌里的美食》找出了不一样的美食文化类节目的切入点,受到了更多观众的喜爱。在茶余饭后,躺在沙发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集节目,让自己的神经得到放松,让精神得到满足,何乐而不为?
如果你也喜欢中国传统诗歌、美食文化,每周六晚9:20,与中国名酒销售前三的剑南春一起锁定四川卫视《诗歌里的美食》,感受这份单纯而有意义的快乐。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