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娱乐圈 正文

国产片靠什么包揽票房前十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17 17:17 点击:
导读:

  晁星

  本周,中国电影市场再传捷报——2023年度票房突破500亿元。这是疫情以来全国票房首次重返500亿元高位。

  除了数据喜人,两个趋向也引人关注。一方面,好莱坞大片热度降低。今年在国内上映的一系列传统霸榜大片,均未能掀起太大水花。另一方面,国产电影“叫座”又“叫好”。国产片票房417亿元,占全国总票房的83.4%,是进口影片的近5倍。此外,国产片还包揽了今年国内票房前十,题材丰富、诚意满满、各有卖点,引得不少影迷“二刷”“三刷”。

  有人说,中国电影市场已正式进入国产片扛大旗的时代。这些年,好莱坞大片陷入模式化、套路化的窠臼,吸引力确实在下降。而从产业角度看,今天的“好莱坞大片”是更趋向工业化的大众文化产品,其特点就在于批量生产、商业至上。票房魁首之所以换人,最关键的还是我们自己的腰杆“硬”了。

  其一,找准了滋养自身发展的富矿。《封神第一部》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用十年匠心,呈现“中国人自己的神话史诗”;《长安三万里》以唐诗为媒介,用浪漫主义笔触展现那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它们的成功充分说明,对影视行业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故纸堆里的回忆,而是取之不竭的宝库。深入挖掘、敢于创新,善用经典故事、钻研传统技艺,那一服一器、一餐一饮、一诗一画,就能激起国人相通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共鸣,进而显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其二,以现实主义视角展现时代万千气象。时代浪潮滚滚向前,给电影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题材,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高涨,也让新主流电影有了更坚实的民意基础。《热烈》《奇迹·笨小孩》《八角笼中》等一批现实主义题材作品,通过对个体情感的书写,描摹出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不少观众感叹,“今天的主旋律有点不一样”。带着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察,以精诚态度创作具有贴近性的故事,何愁不能引发观众的共情共振?

  其三,工业化水平的进步为中国电影制作构筑了坚实保障。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诸多新技术支撑下,“大片感”已不再是好莱坞独有。《流浪地球2》采用3D打印、数字车床、激光雕刻等技术,推动影片道具生产更有效率、制作更加精细;《刺杀小说家》在文学原作基础上完善故事线,增加了富有想象力和技术含量的视觉特效,将“小说家笔下的虚构世界”和现实生活场景相交融……随着我国电影工业化突破零敲碎打的初级阶段,规模化、体系化的新阶段无疑值得期待。

  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出电影《定军山》,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青春之歌》《冰山上的来客》,再到如今热度爆表的国内电影市场……扎根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与现实,用心用情讲好每一个鲜活的故事,中国电影一定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