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 娱乐圈 正文

追月台下比台上精彩 生活比戏剧复杂

作者:用户投稿 时间:2024-03-25 20:09 点击:
导读:

追月台下比台上精彩 生活比戏剧复杂(图1)

  ◎韩浩月

  《追月》公映首日票房60万元,尽管它有老戏骨何赛飞领衔主演,且在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上拿下“最佳女主角”的桂冠,但仍然难以撼动市场。是的,一个看上去没有什么噱头的片名,一个容易被误读为弘扬越剧的故事,一部没掌握或者说没能力进行营销的作品,该怎样才会被它的目标观众注意到呢?

  “一个女演员的戏梦人生”

  我看《追月》,是被它讲述一位越剧名伶身世的叙事背景所吸引,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容易拍出荡气回肠的情节。看完之后,我觉得它的剧情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堪称“一个女演员的戏梦人生”。何赛飞饰演的戚老师,是个戏疯子、戏痴,“走上更大的舞台”是她的核心欲望,为此她可以抛弃一切,包括自己的丈夫和孩子。这一角色的设定,放在一位越剧女演员身上,有着别样的张力。

  观众对于传统戏剧演员,其实是有着一些观念束缚的,觉得他们以及他们所从事的艺术,在被尊敬的同时也应该是曲高和寡、甘于寂寞的。人们在叹息传统戏剧寂寥的同时,也用冷落把传统戏剧深深埋葬了。而《追月》这个故事的突破点在于,它没有刻意强调传统,而是给予了一位越剧名伶无数的当代性:戚老师曾是最当红的女明星;淹没她的,是时代的变迁和娱乐方式的变化;但无可争议的是,她在舞台上的光环始终耀眼。《追月》让一名越剧名伶拥有了超越时代、跨越时间的能量,这是电影爆发的着力点。

  没人不爱戚老师,“她身上天生具备让人原谅的气质”,越剧团团长在得知她返回的第一时间谄媚地给她送上新版戏剧的顾问聘书,剧组演员为她排戏时暴君般的风格所折服,她通过玩弄权术般的方式从幕后走上前台并成为首演女主角……但所有人都原谅了她,因为她爱表演、爱艺术,在戏里她从内至外都散发着光辉,哪怕她脱下戏服回归于一名普通人的身份,人们仍然敬畏她在舞台上的表演。这就是戚老师口中反复说到的“演员”二字。演员的本能与本分,就是有能力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人——这另外一个可以远远超越自我与平凡的发光体。电影中每一句有关“演员”的定位与评价的台词,都引人深思。

  “生活比戏剧复杂”

  如果只是重点讲述戚老师,《追月》难逃一般同类题材常见的窠臼,影片用“台下比台上精彩”帮助故事摆脱了命题的束缚。它对每位家庭成员都有着精准的定位:一个遁入空门的父亲,一个充满野心的戏痴母亲,一个在愤怒和嫉恨中长大的长子,一个懦弱善良的次子,一个疯了的女儿……这样的人物关系撑起的戏剧结构太扎实了。这个结构决定了,编剧随便写一些细节,都能够激荡出冲突。这样的设置,常见于西方电影中——羞于启齿的秘密在客厅争吵中爆发,逃避与追伐不断地深化着人物的性格,忏悔与原谅的双线并行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内心。从这些元素看,《追月》有其惊艳的一面。

  看完影片,深感“生活比戏剧复杂”。戏剧因为纯粹而简单,无论多么动人心魄的戏剧,结束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而生活本身与爱憎好恶的情绪互相缠绕,一旦陷入,便如同进入森林、沼泽地一般,极难找到出路。在《追月》这部简单易懂的电影里,托举出了生活复杂的真相——有两个情节最具代表性:一是成为成功企业家的长子秋生多年之后与母亲见面。在秋生岩石般的面部肌肉和具有压迫感的男子气概下,观众很容易看到,秋生成为了不知所踪的父亲的替身,针对母亲的背叛,发出糅杂爱恨的质问;二是戚老师窃取排练成果,与饰演男主角的次子夏生,在舞台上完成了一对情侣的戏份。夏生在那一刻,成为父亲的形神代言人。戚老师预知到这一点,所以她才必须要通过这场戏的首演,在自己身患绝症就要离世前,完成最后的救赎。

  “追月”的三层意象

  舞台是舞台,生活是生活。《追月》并没有混淆二者,但一个家庭在生活中的异化,造就了成员之间的关系充满尖锐与压迫。一家五口人,母亲对子女幼时的漠视,儿子对母亲的恨,父母之间的付出与索取,导致的最直接后果,是无辜的小女儿发疯……何为“追月”?戚老师想成为嫦娥,被仰望与追随,就必然要抛弃凡尘温暖的一切,但后来发觉一切不过是水中月的幻影,“戏梦人生”的结局,是大悲无言。

  《追月》故事共有三层“追月”的意象在摇曳:戚老师的丈夫为了帮助妻子成名,写了戏剧《追月》,妻子从市里走上省城、进京汇演,一举成名;在出家之前,丈夫又写了剧本,委托长子交给次子排演——戚老师从字里行间读出是丈夫的文笔,这恐怕是她强抢女主角的最大动机来源。电影没有交代戏中戏的剧本名字,恐怕叫“新版《追月》”也合适;加上正在公映的这部鲜明的电影本体。它们互为镜像,写透了台上台下、爱与欲望、付出与索取、忏悔与原谅等等,可谓一部令人感叹唏嘘的电影。

  电影公映后没能引起关注与反响,在于它天然与当下的市场有一种距离感,甚至排斥感。它一点儿也不商业,也不是标签化的文艺片,而是一部需要边看边思考的剧情片。《追月》的拍摄手法偏于学院,具体的呈现方式有些老派,对于已经被流行商业片喂养出观影习惯的观众来说,接受起来需要一个过程。如果这个故事换成第六代导演或者新生代导演来拍,同时运用全面的商业化手段,则会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气质。但我更倾向于它现在老老实实的拍摄方法,因为这种“老派”愈加显现出其结构的沉稳和内核的坚实。

  另外,可能是受资金短缺所困,影片的服装、布景、化妆等,都难以达到理想的状态。这是影片不小的遗憾。如果不在意这些,看《追月》时,或能更专注地进入到故事的情境当中。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2297号-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