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纪录片的未来畅想,大咖共话非虚构影像的创新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实习生 王邵佳
从《舌尖上的中国》到近年来备受年轻人追捧的《人生一串》,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我在故宫六百年》,从《人间世》到在2020年登上热搜的《中国医生》……可以看到,美食、人文历史、医疗等领域的纪录片,至今仍有精品内容不断诞生和走红。还有近些年,《但是还有书籍》《又见三星堆》《众神之地》《人生第一次》等不同题材作品亮相,以“黑马之势”获得热度和口碑。
3月30日,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作为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打开纪录+的未来想象 非虚构影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在当日下午举行,来自纪录片领域的众多大咖到来,共话当国内的纪录片得到长足发展之后,非虚构影像如何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层出不穷的创新形态之中,去触达更为广阔的前景。
论坛现场
从体育、考古再到社会现实
2022年纪录片聚焦各行各业
2022年,中国的纪录片领域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又有哪些纪录片种类成为观众关心的话题呢?也许这一份《2022年度纪录片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能回答不少喜爱纪录片的观众的好奇。现场,新视点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纪录片网负责人张延利登台,解读了过去一年纪录片行业所拥有的变化。
“根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年度统计,纪录片稳居电视频道播放量前三的节目类型,播出时长同比增加0.4万小时。同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数据显示,网播电视纪录片连续三年呈增长态势。”
张延利还说到,2022年纪录片创作题材类型多元,不仅聚焦主题主线和国家重大战略,更有关照社会现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书写人民奋斗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2022年是“冬奥年”,所以涉及北京冬奥会主题的网络纪录片有15部,网播电视纪录片为20部。“纪录片为北京冬奥会构建起多维度全方位影像档案。比如《飞跃冰雪线》《从北京到北京》等作品,全面解密冰雪运动和冬奥会幕后故事,展现全民冬奥的精神面貌。”
当然,在体育领域之外,纪录片在历史文化领域的深耕,也颇受关注。据介绍,2022年全平台上线历史文化艺术类网络纪录片92部。其中《又见三星堆》等作品,以探源中华文明为题,树立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还有《如果国宝会说话》,延续让文物‘活起来’的创作理念,将古老文物赋予深层次时代意义。《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等网络纪录片,用趣味性和互动性引领‘国潮’回归。”
圆桌对话环节
纪录片大咖齐聚
畅谈爆款创作之道
《如果国宝会说话》《河西走廊》《人生第一次》《中国》……提到这些近年来获得了不俗口碑的纪录片,也许观众对这些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当天,这些收获了高口碑、高热度的纪录片创作者也来到现场,分享了在创作中收获的点滴故事,并对“纪录+”内容创作与融合传播的趋势,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近年来,能看到央视与网络共生所作出的努力。其中,全新推出短视频播放模式,融合了新技术样态,以轻松有趣的调性打造出了新时代的纪录片风貌,创造出了《如果国宝会说话》《字从遇见你》《中国想象力》等多部作品。”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总导演徐欢说,为了让纪录片触达更多人群,针对不同社交媒体平台量身定做宣传方案,让纪录片在全网平台都有较高的播放量和弹幕讨论量,并衍生出大量的阅读笔记。“像五四青年节推出的《码农的异想世界》,聚焦于程序员群体,形成了纪录片的青春阵地。”
论坛中,特别运用了“非虚构”作为论坛的名称,芒果伯璟负责人、纪录片《中国》《河西走廊》的主创李东珅,通俗易懂地向大家讲述了关于非虚构化的内容。“非虚构不只代表纪录片,而是一种创作方式。而前段时间爆火的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里面的男女主就像希望逃离内卷化城市中的每个人,于是有了衍生纪录片《心的寻找》的诞生,片中讲述了三组中青年人突破自我的故事。“我们用一部纪录片去挖掘了这部电视剧中非虚构的部分,并放大它。”
“我们在内容产出的时候,坚持年轻与创新。”哔哩哔哩纪录片中心高级顾问朱贤亮这样说。的确,说到对纪录片抱有极高接受度的网络平台,不少人首先想到B站。在不少爆款纪录片的背后,能够看到B站的身影,而该平台出品的纪录片也更具“网感”和特殊性。朱贤亮举例,例如《惟有香如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切入,将香与历史人物结合,讲述了几段历史传奇。“与其说记录不一样的生活,不如说是不一样的记录生活,在相同与不同中追求突破发展创新。”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历史人物,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如果国宝会说话,北京冬奥会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