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许国初:扎根基层30年 做乡村振兴“领头雁”
步入花甲之年的许国初是浙江海宁市袁花镇长啸村党委书记。他扎根基层整整30年,心系群众,舍己为公,带领长啸村从曾经的经济薄弱村“破茧成蝶”,一跃成为海宁乡村振兴典范之一,并先后获得省3A级景区村庄、全国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踏上扎根农村的奋斗之路
20世纪90年代初,许国初凭借出色表现被推选为原杨窑村村委会副主任一职,次年成为村党支部书记。那时的杨窑村经济薄弱,再加上关停了村办企业,经济来源更少了,发展之路举步维艰。面对困境,许国初想尽办法发展经济,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土地平整度,抓农业生产,但因缺少资金来源,很难做出成绩。
“最开始那几年,还是有过彷徨和犹豫的。”许国初坦言,他曾经打过退堂鼓,辞呈递上去几次,可他又难以放下手上的工作,“每次都说,走之前再做一件好事,就这么一直做了下去。”
2004年,原杨窑、袁东、年长、亭子桥四个村合并成为现在的长啸村,许国初再次面临选择,因为心系乡村振兴,最终选择留下来继续担任书记。“既然当了,就要当好。”他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将“经济薄弱村”这顶帽子从长啸村头上摘掉。
走上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2007年,长啸村在袁花镇范围内率先完成了通组达户道路硬化工程,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新增绿化、路灯等措施,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长啸村先后投资22万元新建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内设阅览室、排练室、老年活动室等,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后来,许国初又与村委谋划在村里建起了近2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上门对接村在外投资办厂的企业,全力为企业发展做好服务,成功引导产业资源回流。
水稻曾是长啸村的主导产业,但每年的收成并不理想。对此,许国初提出以搞活土地流转经营权为抓手,对村民们分散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再承包给种植大户,实现农业高标准化和机械化作业。
这些年,许国初心系村里的经济发展,常常外出考察,想找一条适合长啸村的发展之路。就这样,美国提子、欧亚葡萄、南方梨等特色农业在他的带领下逐步发展起来。
2015年,在许国初的推动下,长啸村建立了全国首个棚下种菇、棚顶发电的农光互补食用菌基地,与普通食用菌基地相比,效益提升了30%。2021年度,基地为村级集体增收80多万元,带动就业200多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阳光经济”。
2004年长啸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仅16.5万元,入不敷出。此后几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幅都在30%左右。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40万元。长啸村就此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也打响了“乡村振兴典范”的名号。
扎根乡村三十载的奉献之路
2021年,袁花镇“花溪侠影”美丽乡村风景线启动建设,许国初日夜坚守在施工一线。在风景线验收前的1个月,由于积劳成疾,许国初病倒了。但在前往上海做完心脏支架手术后仅仅4天,他不顾家人的劝阻又出现在了施工现场。对此,许国初说道:“到了最后冲刺阶段,不放心啊。”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花溪侠影”美丽乡村风景线一举斩获嘉兴一等奖,这条颜值、产值、气质并存的风景线也为长啸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如今,许国初扎根农村31个年头。步入花甲的他仍然豪情满怀,“在身体允许范围之内,能为老百姓做点好事,就多做点好事。还有3年时间,要实现村级集体经济1000万元的目标,我要努力,因为这是我给老百姓承诺的。”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