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牛学堂发布风险警示:警惕新型洗钱“工具人”陷阱
近年来,随着反洗钱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执法力度的持续加强,犯罪分子传统的洗钱方式受到遏制,其手法也随之不断演变。从最初的银行取现、虚拟货币交易,逐步转向利用餐饮店、花店、金店等线下实体商户进行资金转移,使部分商户或消费者在不知情中成为洗钱活动的“工具人”。对此,启牛学堂发布风险提示,呼吁公众提高金融安全意识,谨防被利用参与非法资金流转。
据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不法分子通过伪装成顾客,利用订餐、购买礼品、预订现金花束等方式,诱导商家接收可疑资金并协助完成资金转移。以银川市的一起案件为例,当地一家花店经营者李女士曾接到一个“现金花束”订单,对方要求其用百元人民币制作一个花束礼盒。次日,李女士的账户收到2万元转账,并按要求将现金制作成花束送至指定地点。事后经警方调查发现,该笔转账实为诈骗所得赃款,李女士因参与资金转移被依法调查。
启牛学堂指出,当前不法分子常用的“洗钱工具人”陷阱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借卡或借收款码帮忙型,即以账户异常为由借用他人账户或收款码进行资金收付,并承诺给予报酬;二是高薪兼职型,打着“轻松日结”的旗号,要求提供银行卡、支付宝或微信账号协助取现或转账,并许以高额日薪;三是送货跑腿型,指使当事人前往指定地点收取现金、贵重物品或购买特定商品,给予丰厚报酬。上述行为一旦被确认涉及洗钱活动,相关人员将面临严重后果。
参与洗钱不仅可能触犯刑法,还将对个人金融信用造成严重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参与洗钱的行为可能构成洗钱罪,当事人需承担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同时,涉案账户将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影响其后续正常的金融活动。
为帮助公众识别并规避此类风险,启牛学堂提醒商户与消费者增强防范意识。建议商户在收款时避免使用个人微信、支付宝二维码或银行账户代他人提现,拒绝来历不明的货款;处理大额订单时,应规范收款流程,尽量通过公对公账户结算,降低被利用的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警惕“高薪兼职”“稳赚不赔”等话术,拒绝协助陌生人进行线下取现、购买黄金等行为。金店、鲜花店等实体商家更应加强对大额订单的核实,如发现拆分支付、频繁更换账户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处理。
在金融诈骗与洗钱手法日益隐蔽的背景下,提升公众的金融安全意识和识别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在线金融素养知识学习平台,启牛学堂积极响应国家金融风险防控号召,结合真实案例与政策法规,持续推出相关课程,帮助公众增强防范意识。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