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正文

OpenAI月入10亿仍喊穷:全球算力争夺战谁主沉浮?

作者:网络 时间:2025-08-21 15:12 点击:
导读:"一边是单月营收突破10亿美元,一边却哭穷说算力不够用?"当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抛出的这个看似矛盾的商业现象,撕开了

"一边是单月营收突破10亿美元,一边却哭穷说算力不够用?"当OpenAI首席财务官Sarah Friar抛出的这个看似矛盾的商业现象,撕开了全球科技竞赛最残酷的现实面纱。这家估值5000亿美元的AI巨头,正在用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宣告:算力,正在成为比石油更紧缺的战略资源。

科技巨头的算力军备竞赛

OpenAI最新财报显示,其7月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年化收入直奔127亿美元而去。但讽刺的是,这家最赚钱的AI公司却深陷"算力贫困"——为满足GPT-5的算力需求,不得不联合微软、甲骨文启动人类史上最昂贵的基建计划"星际之门"。这场涉及5000亿美元的投资,相当于3个特斯拉的市值,只为建造一座AI"发电站"。

微软Azure已为OpenAI部署了数万张英伟达H100显卡,相当于每天烧掉2000万美元的硬件成本。甲骨文则贡献了自己全球数据中心的15%容量,却仍无法填补需求缺口。这场军备竞赛暴露了残酷的现实:全球80%的算力集中在北美,而亚洲和非洲的AI企业连基础训练都举步维艰。

算力鸿沟背后的权力游戏

当OpenAICEO奥尔特曼声称需要"数万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时,他实际上在描绘一个算力垄断的未来。目前全球AI算力市场呈现"三极格局":美国掌控核心算法和芯片,中东坐拥资金和能源,中国虽有完整产业链却遭技术封锁。这种结构性失衡导致GPT-4级别的模型训练成本飙升至1亿美元/次,直接将中小玩家挡在门外。

更值得警惕的是,算力资源正在重塑地缘政治格局。OpenAI选择与甲骨文而非亚马逊合作,暗含避开反垄断审查的算计;微软通过算力绑定获得OpenAI 49%股权,上演着"借壳统治"的戏码。正如斯坦福AI指数报告显示的:全球前50大AI模型,有42个来自美国企业。

破局之路在何方?

面对日益扩大的算力鸿沟,欧盟已启动"欧洲AI主权"计划,投资100亿欧元建设本土超算中心。中国则通过"东数西算"工程,将西部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算力优势。但根本解药或许在于技术突破——量子计算、光子芯片等颠覆性创新,可能在未来十年重构竞争格局。

当OpenAI的"星际之门"计划曝光时,马斯克调侃这是"给AI建教堂"。但玩笑背后是严肃的警示:在算力即权力的新时代,谁能掌握计算资源的分配权,谁就将主宰下一个文明纪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结局或将决定人类社会未来的走向。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