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子三下乡:寻访基层乡医,聚力乡村振兴
为深刻贯彻落实关于国家大学生社会实践方针政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就近就便、深入基层一线。7月8日至10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药学与生物医学工程系“医药乡行”志愿服务队前往淮南市炎刘镇开展“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拜访基层乡医、义诊百姓、感受乡村振兴的艰苦历程等多彩的活动形式唱响“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主旋律,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鼓舞广大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中。
图为志愿者出发前合照
7月8日,“医药乡行”志愿服务队来到淮南市炎刘镇洪岗敬老院开展健康义诊活动。实践队员们耐心地询问病史、进行血压测量。而后根据村民们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知识,队员们详细回答了村民们提出的健康问题,并就药物的相关知识和疾病的预防等方面给予专业解答。同时,实践队员对当地老人进行基础病调研,采访问题从老人的真实感受立足,就日常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出发,进一步得到老人目前患有的基础病。采访过后,实践队员为老人发放礼品并表达由衷的感谢。活动期间,实践队员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拖地、擦桌子,实践队员们用心用情用行动关爱老人,赢得了老人的一致赞同。队员们热情似火的志愿精神为平日安静的院子增添了许多欢乐和温情。实践团充分发挥了药学专业的优势,不仅增强了实践队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更有效引导了青年进一步提高融入社会的素质能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图为志愿者为老人测量血压
“沈医生的医术很高明,这么多年生病都来卫生室找他看”,一位患者在接受采访时如实说,其背后是当地百姓对沈医生的信赖和对其医术的认可。沈医生坚守在炎刘卫生室已有30余年,他所在的卫生室分为许多小房间:药房、健康信息管理室、计划生育服务室、全科医疗科、输液室、治疗室、处置室、预防保健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实践队员在采访沈医生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他“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的高尚、仁爱的医德。实践队员在敬佩沈医生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基层的同时,也立志以沈医生为榜样,成为拥有高尚、仁爱医德的、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终生的医务工作者。
图为沈医生为患者诊脉
为响应新时代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教育引领青年将课堂知识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7月9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医药乡行”志愿服务队赴淮南市炎刘镇苗木示范基地参观调研。实践队员们通过现场观摩、聆听讲解等多种形式,全面认识苗木基地的建设历程、运作模式和经营理念,认真参观苗木基地的种植区、展示区等区域,亲眼目睹各种苗木花卉的生长状态,详细了解各种苗木花卉的生长习性、栽培方式以及培育模式过程。炎刘苗木示范基地不仅是传统的务农,而是包含了科技创新、市场营销和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性产业。青年学生应将乡村振兴与自身专业紧密结合,探索农村振兴的实践和科技推广新出路,携手农民伙伴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图为志愿者阅读《森林抚育项目》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牢记初心是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基石。7月10日,实践队员们抵达淮南市刘炎镇小兰草红色基地,基地工作人员对实践队员们表示热烈欢迎。工作人员为实践队员们讲述了淮南市寿县青年曹蕴真、徐梦周、鲁平阶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返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故事。一件件史实、一个个故事、一张张图片,让大家再次重温了那段光辉的历史,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使实践队员在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征途中不忘初心,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辱使命,继续前行。
图为实践队开展总结会议
少有担当多壮志,青春聚力正当时。“三下乡”社会实践已落下帷幕,但积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却将永远延续。在本次实践中,队员们深切地体会到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一代的力量,青年一代的朝气、才气、正气已然汇聚成吹拂广袤乡村大地的浩瀚新风,他们坚定信念,将积极投身于祖国需要的地方,不负韶华、不负国家,助力乡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李子健)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