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中医之正,创诊疗之新!陈广垠主任:中西医融合破解心脑血管病困局
在心脑血管诊疗领域,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早已是行业内公认的 “标杆”—— 但不少患者也发现,即便经过顶级西医治疗,术后头晕、乏力、病情反复的问题仍常见,这也让 “中西医结合调理” 逐渐成为心脑血管诊疗的新方向。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已故的中西医结合前辈王孝铭教授就曾提出 “西医定病、中医辨证” 的思路,只是受限于当时的诊疗条件,未能广泛推广。而如今,北京融科医院的陈广垠主任医师,用 30 余年临床实践,将这一理念进一步落地,以 “中西医双擎” 模式为心脑血管患者搭建起更全面的康复路径。
承经典之根:30余年未曾改变的从医初心
“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这是陈广垠主任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自学医那一刻起,他就将“精研经典、知行合一”作为自己的行医准则。陈广垠主任毕业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是一名临床医学博士,更是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学业生涯中,他通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关于“胸痹”“中风”的辨证论述,尤其在“气血学说”“风邪理论”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联上深耕,为后续在北京融科医院的临床诊疗打下坚实基础。
此后3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陈主任始终也保持着每日研读医案、整理心得的习惯。他反复强调:“中医经典不是束之高阁的古籍,而是指导临床实践的活水源头。”比如《金匮要略》中‘阳微阴弦’的论述,为他理解胸痹病机提供了重要思路,在冠心病诊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价值。
拓创新之路:中西医融合破解 “单一诊疗” 困局
在陈广垠主任看来,中西医在心脑血管诊疗中不是“对立选项”,而是“互补搭档”。他形象地比喻:“西医如精准的导航系统,能快速定位病灶;中医则像全方位的生态修复,着眼于整体调节。”
在临床实践中,陈广垠主任将这一理念开创性地付诸实施。面对前来就诊的患者,他既仔细研读检查报告,客观把握疾病的现代医学诊断,又通过传统的望闻问切,尤其是细致的脉诊与舌诊,全面评估患者的证候与体质特点。在用药方面,他也从不否定西药的临床价值,而是采取“优势互补、协同增效”的策略——在维持或科学调整西药用量的同时,配合相对应的中药方剂进行整体调理。这种“双重保障”的诊疗模式,真正实现了“1+1>2”的临床效果,帮助越来越多的患者改善了生活质量,重获健康。
以平台为基:医院支撑让 “双擎诊疗” 走得更远
值得一提的是,陈主任这一创新实践也离不开北京融科医院的坚实支持。他所出诊的北京融科医院是一家以中医药为特色、集医疗、康复与科研于一体的国家医保定点医院,建院二十余年来,该医院始终致力于搭建高水平的诊疗平台,不仅建立了完善的多学科协作机制,还定期组织来自知名三甲医院的专家团队参与联合会诊,尽力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真正个体化、全方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最后,陈广垠主任表示,未来他将与北京融科医院继续深耕中西医结合领域,探索更多心脑血管疾病诊疗的新路径,贡献出最大的力量。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