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英雄》:道不尽的敦煌故事值得代代讲述
一直有种错觉,敦煌的故事,已经被拍过无数遍了。直到看到《敦煌英雄》发布的先导预告片,我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竟是国内首部以敦煌为题材的商业电影。这部电影讲述了归义军的故事——一个我最想写的中国古代故事。
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敦煌,是1987年中日合拍的电影《敦煌》,它改编自日本作家井上靖的长篇小说。井上靖的创作灵感来自莫高窟藏经洞一卷般若心经后补记的短文:“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
影片的导演是日本导演佐藤纯弥,他的作品《追捕》《人证》《一盘没有下完的棋》,都是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印迹的经典之作。他拍摄电影《敦煌》,意在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因此拍得非常慎重。影片耗资45亿日元,动用了大批人马,并兴建了一座与敦煌古城规模相仿的影视城作为外景地。
后来,在敦煌影视城,还拍过《封神演义》《怒剑啸狂沙》《新龙门客栈》《敦煌夜谈》《沙州王子》《海市蜃楼》,《神探狄仁杰》第三部也是在这里拍摄的。敦煌附近的胡杨林和魔鬼城,还曾作为背景,出现在电影《英雄》和《天脉传奇》之中。敦煌为这些电影赋予了一种荒莽的气息。有了这样的故事背景,就仿佛给电影开启了磨皮美颜的功效,一些粗糙感似乎也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部《敦煌英雄》取材自归义军故事。安史之乱爆发后,大唐为平定中原叛乱,将安西军和河西的军队召回,导致河西守备力量不足,吐蕃因此趁虚而入。沙州(也就是敦煌,758年改郡为州,敦煌郡改回为沙州)在抗争多年后陷落。788年(贞元四年),吐蕃对敦煌进行了户口清查登记。吐蕃管辖沙州后,敦煌民众多次起义。
848年(大中二年),同为敦煌人的张议潮,率众起兵,赶走吐蕃统治者。收复沙州、瓜州,遂摄州事。其实,张议潮出生的时候,敦煌已经在吐蕃管辖下了。但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大唐任职,一家人的归属感非常明确。收复敦煌后,张议潮又率众收复肃州、甘州、伊州、凉州,形成“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归”的广大辖区。这也开启了“归义军”两百年的悲壮故事。
这段故事,只有在西部的土地上才能生长出来,唐朝人的亮烈,西部人那种深沉的执着,尽在其中,也只有西部的荒漠、戈壁、长河、霞光、霜月、胡杨,可以充当这样的故事背景。
这段历史,一直没有被影视化,始终是个遗憾。随着古装动作传奇电影《敦煌英雄》的面世,这段历史终于登上了银幕。影片由曹盾执导、马伯庸编剧、北京精彩出品。故事为编剧马伯庸原创,取材改编自敦煌军民归唐风云史。电影公布的演员阵容里,有章宇、窦骁、吕凉、余皑磊、张艺凡、雷佳音、朱亚文、李光洁、石兆琪等实力派演员。
从角色名字来看,除了张议潮之外,狼鹞子、曹光宗等人物都没有在《敦煌人物志》里找到,或许都是马伯庸的原创人物。即便这些名字出现过,恐怕也是在文献的某个角落里,是小人物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微弱印迹。而电影《敦煌英雄》或许就是从小人物入手,展现归义军的英勇与壮烈,以及敦煌的苍凉与艳光四射。
身在西部,我一次次去往敦煌后强烈地感受到,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脉所在,也是我们精神源流里极为重要的一支,这里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希望敦煌的故事能被一直讲述下去,让古与今编制蔓延成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世代滋养我们的子孙后代。(作者:韩松落)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