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巡电机器人看转型――人工智能带动数字电网转型升级
新华社贵阳5月24日电 题:从巡电机器人看转型――人工智能带动数字电网转型升级
新华社记者施钱贵
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的220千伏太平变电站,定期监测着站内设备的智能机器人,被工人亲切地称为“小白”“小黄”。“机器人对站内3800多个巡视点和测温点进行核查,不需要人工参与,准确率达100%。”太平变电站站长周敬余说,智能机器人的运用,真正做到了为基层员工减负。
周敬余口中所说的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铜仁供电局投放的新一代5G智能机器人,搭载了28个高精度传感器和4组高清摄像头,具备视觉识别、图像算法识别、红外测温等功能,可代替人工完成“自动巡检+智能分析+风险等级+处置方案”一体化作业。
“智能员工”的加入,解决了变电站分布广、路程远的运维难题。如果人工对变电站进行一次巡视,运维人员仅从班组赶到变电站就需40分钟左右,完成巡视则需要12小时左右,周敬余告诉记者:“如果采用智能机器人巡视,从下达指令到完成工作,只需要50分钟。”
“智能机器人不但可以代替人巡视,而且还能对巡视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并自动生成巡视报告。”铜仁供电局生产技术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智能机器人具有技术稳定、简便易用、功能丰富等特性,铜仁供电局不断探索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效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用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用户满意度提升。
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是贵州电网通过数字电网建设助推服务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贵州电网公司依托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和电力大数据领域的优势,大力推进数字电网建设。目前,在贵州全省多个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已投入使用55台智能机器人,变电设备巡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2022年10月23日,贵州省铜仁市500千伏碧江变电站内,南方电网员工操作智能机器人对变电设备进行巡视维护。(范才夫 摄)
“让数据多走路,让客户少跑腿”,人脸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让用户办电更加方便快捷。打开南方电网公司的“南网在线”App,居民用户可通过“刷脸办电”报装用电,小微企业用户只需输入企业名称,后台自动获取相关办电信息,免去用户证件整理、上传、核对等,办电效率显著提升。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着力提高供电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客户满意率。”贵州电网公司贵安供电局“云上贵安”电力服务队队长邵倩文介绍,为更好服务当地企业,服务队根据用电客户的服务器数量、设备容量、用电负荷等情况精准画像,保障用电。在助力精准研判优化错峰用电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让企业合理优化用电时间、科学用能,创造更多收益。
随便看看:
- [头条]高温橙色预警!江西多地最高气温将达37℃以上
- [头条]天津和平区――“准入”与“准营”并联审批提高效能
- [头条]投影行业再现“卷王”,大眼橙 X6 刷新三千预算以内性价比天
- [头条]三部门: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
- [头条]深圳市福田区首家CINITY影厅在深业上城启幕
- [头条]马斯克不讲武德:一边公开呼吁暂停AI研究,一边偷偷开发“AI
- [头条]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暑期旅行消费热度上升
- [头条]伸手即可进出站 北京轨道交通大兴机场线刷掌乘车服务上线
- [头条]优化服务完善机制 增加岗位稳定就业(产经观察)
- [头条]华为发布 2022 年年度报告:经营平稳,持续生存和发展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