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头条 正文

小时候常打的“屁股针”为何现在消失了?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20 07:36 点击:
导读:

  “护士还没开打,擦酒精时就开始紧张了”“推下去的那一刻真的疼啊”“看见这三个字屁股已经隐隐作痛”……近日,童年噩梦“屁股针”引发网友讨论,不少人分享被“屁股针”支配过的恐惧。除了疼痛,大众普遍感觉小时候常打的“屁股针”逐渐从视野中消失了。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护士长薛幼华告诉记者,事实上,“屁股针”并没有完全消失,作为肌内注射的一种方式,在临床上依旧有应用,如术前注射安定,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只是随着时代发展,因其疼痛感明显、给药量小,不如静脉给药起效快等因素,退居到了次要地位。

  85后宝妈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回忆自己小时候有过几次“屁股针”的疼痛经历,不过初中之后再也没打过。薛幼华表示,市民所说的“屁股针”其实是肌内注射,通常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一般小时候大家感冒发烧,会打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一次给药量有限,约1-5ml,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痛感。“相比来说,近年来临床上应用广泛的静脉给药,药液可以直接注入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吸收更快,且给药量限制小。”

  “屁股针”令人劝退的疼痛感,体验过的人都记忆犹新。90后小伙小志告诉记者,“只要一针打下去就开始哇哇大哭,那种痛太实在、太深刻了”。

  “长期打屁股针确实存在一个很大的缺点,患者会出现硬结疼痛。因为无论针打哪一侧臀部,根据注射方式都会将一侧分为4个象限,一般打在外上部位,且基本在这个区域中变化。如果打的时间长了,患者会出现硬结,触痛感还是比较明显的。”薛幼华说。

  不过比起疼痛,她提醒,因为屁股内侧有一根坐骨神经,如果打针方向不对、操作失误等,还可能会触碰到坐骨神经,出现臀肌挛缩甚至神经的损伤。

  “屁股针”虽有其局限性,但不代表被淘汰了。实际上,在临床中根据不同药物性质及作用要求,需选择不同注射方式。据了解,目前注射给药的方式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皮内注射是指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用于药物过敏试验;皮下注射是穿透皮肤,将少量无菌药液注入皮下组织,主要用于注射小剂量药物,常见的如糖友注射胰岛素。

  薛幼华介绍,如果需快速发挥药效,临床会选择静脉给药,多用于输液或输血、静脉营养治疗等,但肌内注射仍不可或缺。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