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分析 正文

文化乡建谱新曲 艺术赋能促振兴

作者:admin 时间:2023-11-28 16:34 点击:
导读:

  多彩雅致的墙绘庭院,游人离醉的如诗画廊,露营治愈的人间烟火,简约时尚的江口艺术会客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江口村,俨然一个新时代版的“世外桃源”。

  近年来,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江口村从建起零799艺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闲来书院、三石竹艺博物馆等阵地资源,到连续举办中央美院“点燃泥土”、江西省“光彩四邑”“画说党史”等大型艺术展,30余位艺术家落户江口。理论宣讲、民俗文化、科技科普、体育健身等多支志愿服务队,围绕“艺术搭台、文化唱戏、产业添彩”,以文化乡建为美丽乡村“化妆添彩”,以艺术赋能为乡村振兴“塑形铸魂”,不到三年的时间,曾经萧条、贫瘠的小山村实现了蝶变新生,描绘出一幅既看得见青山与绿水、又看得见人文与产业的特色画卷。

  艺术“搭台”让乡村“雅起来”。随处可见的艺术装置和艺术墙绘,整洁雅致的村民别院,琳琅满目的农民画展室,这是零799艺术家志愿服务队带给村民的雅致生活。2021年,江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零799艺术区建设为契机,组建零799艺术区艺术家特色志愿服务队,在全村开展“微改造、精提升”工程,义务为村民改造庭院、构思布置艺术景观,在充分保留江口原有建筑肌理的基础上,对农村老屋外立面、室内软装进行艺术改造,高品质打造江口文旅服务中心,装点百米乡村文化艺术长廊,整村面貌焕然一新,艺术元素注入乡村、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浓浓的艺术气息在乡间徜徉,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最美庭院”评选在江口成为风尚。

  文化“唱戏”让乡村“活起来”。“握了40年泥刀的手,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拿起画笔画画。”七旬老人陈云发感慨的说。一名艺术家志愿者的偶然租住,却让一个大半辈子连油画都没见过实物的七旬老人,放下了泥刀,拿起了画笔,甚至开了画展,三岁农村孩童也能执笔泼墨,这是文化艺术的魅力,更是农民的智慧。“我的家乡很美,我们农民有力量有智慧。”这是广大江口村村民的共识,也说明文化改变了生活、鼓舞了人心。

  文化的魅力,始于欣赏,却终于传承。2021年始,江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拓展党的理论政策宣传阵地,常态化开展“学习伙伴”微宣讲;发挥艺术美育功能,依托零799艺术区白空间艺术展厅,累计举办“华章日新”“沃野无垠”“光彩四溢”“涂不拾遗”等16个主题展览,渲染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为了满足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江口村艺术家志愿服务队创办“艺术童年”公益课堂、“四点半”课堂,定期免费为儿童及村民开展书画教育培训。鼓励村民用手中的画笔,画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江口学生陈佳慧在全省绘画比赛上拿到了特等奖。此外,江口村还结合重点节日和传统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各类活动,如开展迎新春送春联、元宵晚会、重阳节慰问演出、非遗皮影戏演出等文体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以文化人、知情明理,村民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综合素质持续提升。

  产业“添彩”让乡村“火起来”。“以前我们是‘0’产业,现在是‘N’产业,这‘0’到‘N’的质变,来源于文化赋能。”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杨文群如是说。

  2020年,湘东区以零799艺术区迁址落户江口为契机,积极融入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123451”战略,依托萍、麻两河交汇而有着烟雨迷蒙的独特景观,通过统一流转全村土地,重点打造了鸬鹚烟雨艺术景区,引进水系植物培育基地、油葵草花基地、百合基地等农旅融合产业;邀请30多位艺术家和36位乡村主理人入驻江口村,打造芦夏集工坊街“美村六纪”、闲来书院、“艺・江源”研学空间、微醺小酒馆等系列休闲研学产业带动100多位中青年回乡创业,解决了300多位村民家门口就业;零799艺术区艺术家志愿服务队结合江口风光、特色文化,研发出婚庆伴手礼、六类人才伴手礼、竹编手扇等系列文创产品,并无偿授权江口村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下设强村富民综合发展有限公司量产销售,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创富。

  如今的江口,这如诗山水已嵌入文旅产业,步步有美景、处处有生机,在纷繁众多的农村旅游中火速“出圈”,年均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荣获江西省乡村森林公园、湘赣边文旅示范景区称号。

  文明“新风”让思想“转起来”。在江口村新风馆,村民们正围绕“打牌赌博要不得”“天价彩礼为哪般”等主题热烈讨论。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村级移风易俗理事会指导下,村民们将请客不随礼、节俭办宴席、遏制高价彩礼等内容纳入新版村规民约,并讨论通过《婚事新办指南》《丧事简办五个“不超”》,以精简流程、餐标限额为农村宴席“体检”“瘦身”。

  村党总支紧盯破陈规、除陋习、传文明、树新风,围绕婚丧嫁娶、急难愁盼、矛盾调解等实际问题,成立公益红娘“牵手团”、新风提调“帮帮团”,结合“115”乡村治理模式,组织大组长带队老党员、乡贤、村民代表,常态化开展“喜事服务到家门、困难解决到家门、矛盾调处到家门、关心关爱到家门、实践课堂到家门”的“五到家门”志愿服务,累计促成低彩礼6对,化解矛盾纠纷16起。大力开展身边榜样“选树学”,按照群众自荐、小组推荐、村级评议、镇级评审流程,积极组织移风易俗“五个100”先进评选。对孝老爱亲“好媳妇”陈英、不要彩礼“好岳母”李春梅、婚事新办“好公婆”李忠民、罗收萍夫妇等先进典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道德讲堂等平台,大力开展乡音宣讲,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人”“身边事”,让广大村民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形成“见贤思齐”新气象。(钟思佳 胡茜)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