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分析 正文

做强产业链条 赢得竞争主动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08 14:07 点击:
导读: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专家视点】

  作者:曾宪聚(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段哲哲(研究员)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连续八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新能源汽车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赛道”,为我国外贸结构提质增效提供了新动力。

  但是也要看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较为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部分关键技术还受制于人,支撑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标杆城市,深圳已形成良好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具备适度超前布局超充等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条件。2023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97万辆,居世界前列,有2.4万家新能源和数字能源企业,已在新能源整车、电池材料等主要环节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尤其在充电模块制造、充电桩运营等领域,具备适度超前布局超充基础设施的技术条件与市场环境。

  可以看到,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备将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提供助力和保障。首先,弥补产业高速增长短板,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协同发展。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到以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为核心的竞争阶段。我国审时度势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为我国“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各地积极部署超充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产业层面产生两个协同效应,即推动新能源关联产业协同发展,以及吸引国际先进企业参与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

  其次,化解“充电焦虑”,激活新能源车消费市场,助推国家“双碳”目标实现。根据工信部的规划,随着各地陆续建设“超充之城”,到2025年,车桩比将由现在的2.5∶1降为2∶1,将大大缓解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已有研究显示,充电速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意愿的最大制约因素。各地推动将数字技术与充电桩设施融合,提高充电效率,将大幅度激活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提升电动汽车在我国的普及率。

  此外,有利于形成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在全球电动车竞争格局取得领先优势。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站在全球第一梯队,形成了独立自主的生产和配套能力,在充电设施方面陆续形成了一套可行的配套标准体系。未来可以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城市、高速公路等领域大规模推广应用,从而在全球电动车竞争格局中争取更多主动。

  展望未来,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各城市、各地区需将视野放眼全球科技产业竞争格局,紧盯新能源产业科技趋势与新型基建建设动态,突破新能源产业链技术短板与城市发展瓶颈,为深入实施国家“双碳”战略、参与全球科技产业链树立典范。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08日 05版)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