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逐级下沉乡村
新华社海口1月15日电(记者夏天)10分钟在村卫生室完成远程心电诊断、半小时到镇卫生院用上CT机、24小时内能在县医院实现从诊断到进行血管瘤手术的医疗流程……近年来,随着海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群众看病时间大为缩短,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基层百姓看病舒心又放心,对“家门口”医院的信任感有较大提升。
在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感北村卫生室,村医陈志辉正在给村民进行检查,同时,在约40公里外,东方市人民医院的值班医生根据心电图给出了诊断意见。
“以前要到镇上或者市里做检查,时间长还来回折腾。”今年46岁的感北村村民杨勇时发心慌,在村卫生室坐10分钟就拿到了市医院的诊断结果。
目前,海南多地已实现各级机构病史数据互通,“村医要负责管理周边400余名慢性病患者,数据共享有利于进行居民健康和慢性病管理,尽早发现需要治疗的患者。”陈志辉说。
澄迈县的“三医联动”信息化改造正在提高居民就医效率,“医生可以通过‘三医助手’系统直接调阅三医电子健康档案,查阅以往就诊记录,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及重复用药、医保事项等提醒,群众省时又省钱。”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澄迈分院党委书记邢隆说。
近年来,海南出台系列政策明确了推进优质医疗资源逐级下沉的目标和路径。在省级层面,将16个市县划为东中西3个片区,分别由3家省属三级公立医院托管和技术帮扶县级综合医院;在市县层面,通过紧密型公益性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乡镇和村。
结对帮扶的“输血”模式,直接为患者节省了大量救治时间和费用。万宁市依托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覆盖全市的“15分钟急救圈”,成功抢救多名危重患者;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澄迈分院启用介入导管手术室,已进行约500台手术;东方市人民医院邀请上海市东方医院的专家进行胃肠疑难手术,为患者节约近一半手术费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医疗集团依托三亚中心医院建设神经医学科,及时为患者进行血管瘤手术。
“通过传帮带,基层医护人员更加注重学习和多学科讨论,诊疗水平和精神面貌好多了。”海南省人民医院定安分院院长吴涛认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基层群众受惠。
责任编辑:admin
随便看看:
- [头条]新职业、新业态、新经济、新希望――辽宁营口“直播工厂”见闻
- [头条]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半年 业界建议向上提高额度向下扩大参与面
- [头条]经济日报携手京东发布数据――精细育儿催生母婴市场升级
- [头条]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2023年7月11日)
- [头条]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国际社会看中国式现代化)
- [头条]南方迎今年首次大范围高温闷热天气 高温出勤表看哪里热如盛夏
- [头条]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翅膀(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头条]出口超日本 中国汽车工业换道领先
- [头条]产学研用一体贯通,以科技创新扛起自立自强的“重医担当”
- [头条]中国星辰丨航天员上新啦!神十六乘组工种有新变化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