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头条 正文

玉门:科学种田越种越“甜”

作者:网络 时间:2024-06-03 14:31 点击:
导读:近日,经过三年的总结试验,玉门市全新的“飞鸟架”设施葡萄栽培模式管理技术挂果成功,为设施林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飞鸟架”的设计使得枝蔓距离地面达1.2米以上,不仅为机械化耕作提供了便利,还为林下养殖和休闲采摘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创...

近日,经过三年的总结试验,玉门市全新的“飞鸟架”设施葡萄栽培模式管理技术挂果成功,为设施林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飞鸟架”的设计使得枝蔓距离地面达1.2米以上,不仅为机械化耕作提供了便利,还为林下养殖和休闲采摘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一创新模式的引进,有助于提升葡萄生产的品质与效益,促进林果观光采摘与林下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

近几年,科学种田成为玉门市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大法宝。从机械化、自动化到智能化。农机的发展日新月异,田野中越来越多的工作被智能农机替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农业提质增效和乡村振兴提供装备和路子。

农机“一条龙” 种地更轻松

在花海镇西泉村高标准农田棉花种植基地,棉花进入了苗期管理阶段,几台封土机械正在轰隆作业,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我们公司承包了2130亩地种植棉花,从播种、施肥到收获全程使用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和大型机械进行作业,有效提升了节水、节肥效率,大大降低了人工和机械成本。”甘肃久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杨雪兵说。

要知道,在20世纪60年代,花海镇是玉门棉花的主产区,但随着生产成本的大幅攀升,棉花的效益不断降低。2016年,棉花产业出现了消亡。现如今,科学种田,让昔日的棉花产业渐渐焕发新机,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心剂”。

实施高标准农田后,花海镇以“企业+种植大户+农户联合种植”的经营模式发展棉花种植产业,种植棉花1.3万亩。在种植过程中,打破了以往传统农户分散种植模式,土地碎片化问题得以解决,水、土等农业资源利用率和机械化作业程度显著提高。采取统一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技术实施、病虫害防治、机械收获,实现从耕、种、管、收到销售全程机械化“一条龙”。

数字化管理打造“智慧田”

在黄闸湾镇黄花营村的万亩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示范点,全程机械化作业,暗网管灌,水肥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等现代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2023年,玉门市在黄花营村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了数字农田建设管理系统,集合工程监管、农田规划、病虫监测、土壤测控、水肥管控、气象测报、物候观测、田间管理、智慧农机、质量追溯等,通过精准化管理,能够准确及时掌握作物需水需肥时机和用量,确保了作物科学种植、精细管理、丰产增收。

同时,先行先试2000亩智慧管理农田,引进优良品种、北斗导航系统、精量播种、水溶专用肥、干播湿出、水肥一体化滴灌和空地一体植保等关键技术,试验推广的小麦浅埋滴灌种植模式,亩均产量达500公斤以上;推行的玉米宽窄行密植水肥调控吨粮田种植技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也将大幅提升种植水平、促进节本增效。

“节本增效显著,农民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玉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7元,同比增长7.5%。”玉门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马玉军说。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