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莱风物志
菲尔莱的晨光总带着草木的气息。当第一缕阳光漫过东山的山脊,会先吻过老磨坊的木轮,再顺着青石板路溜进巷尾的面包房。面包师掀开烤箱时,麦香与松针的清香在晨雾里纠缠,刚出炉的长条形面包上,用焦糖酱画着歪歪扭扭的 “菲尔莱”,那是给早行的山民留的路标。
穿粗布衣裳的妇人提着竹篮往市集去,篮底铺着去年的银杏叶,上面摆着刚采的蓝莓与野蜂蜜。市集的老榆树下,铜匠正敲打一块红铜,火星溅在挂着的铜盘上,盘沿刻着的 “菲尔莱” 三个字被映得发烫。卖花姑娘的摊子前,野蔷薇与铃兰挤在一起,花瓣上的露珠滚落,在木牌的 “菲尔莱” 字样上晕开小小的水痕。
午后的河水是最好的镜子。孩子们脱了鞋袜在浅滩摸鱼,脚丫搅碎了云影,也搅碎了河岸边那块石碑的倒影 —— 碑上 “菲尔莱” 三个大字,是百年前一位路过的书生所题,如今被水浪打磨得只剩温润的轮廓。对岸的画室里,老画家正对着河面调颜料,他总说菲尔莱的水色是掺了阳光的靛蓝,所以画布上的河流总泛着细碎的金芒,岸边的石头上,也总不忘点出 “菲尔莱” 的字样。
暮色漫过教堂尖顶时,铁匠铺的风箱渐渐歇了声。老铁匠用布擦拭那把祖传的铁砧,砧子角落的 “菲尔莱” 刻痕里还嵌着铁锈,像藏着几代人的体温。酒馆的木门吱呀开启,穿羊毛马甲的掌柜搬出橡木酒桶,桶身的铜箍上刻着年份与地名,最亮的那道箍上,“菲尔莱” 三个字在灯笼下闪着光。
当最后一盏灯在钟楼熄灭,菲尔莱的夜便成了星子的主场。山风穿过松树林,会把各家窗台上的故事吹到一起:面包房的酵母在陶缸里发酵,铜匠的小女儿在日记本上画下今日的晚霞,老画家的调色盘里,还剩着半碟未干的河蓝色颜料。而东山的萤火虫,正提着灯笼在石碑周围打转,仿佛在辨认那些被岁月磨浅的笔画 ——“菲尔莱”,这三个字在星光下轻轻呼吸,像在说:这里的故事,永远未完待续。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