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工作全面启动 试点城市总结出可复制经验
央视网消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今天(5月12日)表示,今年将全面启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工作。
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包括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电力、电梯、通信、轨道交通、综合管廊、输油管线等系统,是维系城市正常运行、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设施。
此次启动的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工作,将通过各类智能感知设备等数字化手段,及早发现和管控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领域的风险隐患,切实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副局长 戴玉珍: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建设是要全国形成一张大网,各省各城市一张小网,织密这张网,然后实现兜住城市基础设施安全底线的一张网,这张网最终的目标目的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计划,今年各地将重点开展城市基础设施普查,建立覆盖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础设施数据库,找准城市基础设施风险源和风险点,编制城市安全风险清单。同时,推进配套建设物联智能感知设备,逐步实现对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数据的全面感知、自动采集、监测分析、预警上报。此外,各地还要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监管信息系统整合,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上搭建综合性的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监管平台,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运行“一网统管”。
安徽合肥:超8.5万套感知设备守护城市安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表示,在此之前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并总结了可复制经验。安徽合肥是全国最早一批探索相关建设工作的城市之一,目前已实现风险可视化、监测智能化、处置联动化。
合肥包河大道高架桥是当地一条交通要道,由于建成时间久,容易出现老化损伤。为了保障这座桥梁的安全,当地城市生命线工程专门为这座桥梁配备了应变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多种感知设备,给大桥装上了可靠的“心电监护仪”。
而在合肥广西路与洞庭湖路交叉口,记者看到,地下燃气管线都安装有这样的传感设备,一旦出现燃气泄漏,传感器会第一时间报警。其实,经过几年的建设,合肥目前已累计布设了前端感知设备8.5万套,覆盖137座桥梁、7316公里管线。
针对城市生命线工程权属复杂、多部门交叉、缺乏统一技术支撑等难题,当地成立了国内首个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
在监测中心记者看到,以“一张图”形式立体呈现各类管网,燃气、供水、桥梁等设施的监测数据在屏幕上实时更新,借助“红、橙、黄、蓝”四色等级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合肥全市重要基础设施的隐患点清晰可辨。据介绍,自系统运行以来,风险排查效率提高约70%,事故发生率下降约60%。
目前,依托这一数字化平台,合肥城市安全运行管理实现了多个转变,从看不见到看得见、从事后调查处理向事前事中预警、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防控转变。
截至目前,借助合肥的经验做法,安徽全省16个设区市已完成覆盖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重点领域的一期工程建设任务。下一步,场景应用范围还将拓展至燃气用户终端、瓶装液化气、水环境治理,以及消防、电梯、窨井盖、热力、综合管廊等领域。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