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蓝天救援队莅临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进行宣讲
【来源:扬州市教育局_校园风铃】
3月22日中午,扬州蓝天救援队的张昀路队长莅临树人学校南门街校区,为初一、初二的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土耳其救援经历。
当地时间2月6日凌晨,土耳其南部发生强烈地震。中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在世界各国的救援队中,一抹蓝色在前线的新闻图片中尤其亮眼,这就是我们的“蓝天救援队”。
“土耳其距离我们千里之遥,我们为什么要大老远跑到那里救援?”讲座刚一开始,张队长就道出了同学们最深的疑惑。张队长给出的答案简短而有力:“仁者爱人。”这是两千多年前孟子提出的思想,放在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依然振聋发聩。
接下来,张队长就蓝天救援队的土耳其之行向同学们作了详实而精彩的介绍。细数过去,真可谓关关如峰,关关难过。
救援的困难从还未出发就已经开始,最轻也有17斤的救援装备,要一样样分类,打包,过检;刚下飞机饥肠辘辘,而土耳其跟我们的饮食习惯完全不同,且因为灾害严重,队员们只能吃到冰凉的甜甜圈;没有时间倒时差就要立刻投入救援,冬天的土耳其零下12度,每天高强度搜救16个小时以上,这样的作息,在整个救援周期中没有一天间断;与土耳其当地的灾民沟通位置,简单的英语队员们可以应付,复杂有口音的语言只能依靠翻译,救援和配合难免遇到窘境……
累吗?当然累。但是越接近生命现场,队员们越不舍得休息。不管走到哪,总能看见当地的灾民。当不同情绪的眼神相汇,当不同肤色的双手交握,那一刻,没有危险迫近的犹疑,没有地域国界的限制,只有同样滚烫的人类血脉,休戚与共,紧紧相连。
张队长分享话音刚落,同学们就有一肚子的问题想要探询。地震时该怎么自救?水源被污染该怎么办?土耳其救援中,我们的救援队是否有伤亡?要成为一名救援队员,身体素质要达到什么标准……张队长一一解惑,原来救援工作并非只有想象中的纯体力劳动,还需要专业知识的配合和高新科技的使用。每一场救援,都是一场体力、脑力甚至是国力的集体攻坚战。
亲身经历者的回答生动而实际。不少同学都工整地记在了笔记本上,对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又多了一重敬佩。
一位老师提出了现实的问题:“蓝天救援队作为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组织,在执行任务时要承受中这么大的危险,家人会支持吗?”
张队长的回答平淡却让人动容:“我妻子还是很支持的,但我没有敢告诉父母。我只在坐飞机赴广州前一刻给妻子发了短信。我想,等她知道了,我也已经起飞——我总是要去的!”
言及此处,张队长露出了难得的温情,旋即又补充道:“我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所取得成绩也微不足道。事实上,我们蓝天救援队的每一个队友和我都是一样的。我们背后是集体,跨出家乡,我们代表的就是扬州这座“三都”历史文化名城的精气神,更是拥有璀璨仁爱精神的华夏文明古国。”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危难时刻,蓝天救援队的许多队员们都和张队长一样,带着“我总是要去的”的倾力承担,挥别温暖的房檐和相伴的家人,只留下一句简短的讯息,就毅然远赴关山之外。这就是我们可爱又可敬的蓝天救援队,有红心,有肩膀,身在江湖,力担天下。
蓝天救援队的队员大多都有本职的工作。他们是村民,是白领,是个体户老板,是理发店小哥。和平时,他们是与我们擦肩而过的普通百姓,是隐匿在城市乡村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危难时,他们是聚沙成塔挺身而出,以凡人之躯肩比神明的中国力量。
讲座结束,献给蓝天救援队张队长的,是同学们经久不息的真挚掌声。再没有比这更珍贵的教育时刻,一群少年在最好的年纪,面前是执炬者,心头是英雄梦,头顶是前人守护的和平蓝天,眼中是烛照千里的未来星火。
蓝图绘就,奋斗当时。同学们深知,仅靠蛮力就能争取胜利的时代早已过去,不论是救援还是振兴,不论是守业还是探索,都离不开强健体魄和丰富知识的全面武装。而树人学校作为少年成长的一方沃土,也定会紧握“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力求成就每一个孩子渺小而宏大的志向,力求托举国家济济多士,人才蔚起的未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