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分析 正文

农民画笔下的警民鱼水情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19 22:40 点击:
导读:

  □ 四季看新疆之沿着河湖看新疆

  □ 法治日报记者 陈霄

  近日下午6时,茹则瓦妮罕・库尔班站在她的画作展览室里,以带着浓重口音的汉语普通话,向10余名记者介绍她的画作。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的维吾尔族村民茹则瓦妮罕可谓赫赫有名。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她多年来用画笔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感,1000多幅以鲜艳色彩表达情感的画作,成为下马崖乡历史性巨变的见证。

  在秋天的一片哈密瓜地里,几名民警正帮着村民摘收哈密瓜,并将装箱的瓜搬上停在旁边的卡车上,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村民脸上;清泉节期间,数名民警拿着铁铲在挖泉眼、清淤泥、通渠道……不足20平方米的展室里挂满了精心挑选的作品,不断增加的新作只能摆放在地上,据说每幅画背后都有一个真实故事。有些元素总是频繁入画,例如寓意着各民族像火红的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的石榴、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还有在不同场合身穿制服的民警。

  事实上,茹则瓦妮罕与当地民警的渊源一直很深。1987年,在得知她不幸患上白血病后,下马崖边防派出所民警为她捐款捐物,这让从小是孤儿、家境不富裕的茹则瓦妮罕重拾生活希望。病好后,她重新拿起画笔。

  3年前,她在家突然血压升高、头痛难耐,却发现家里已没有降压药,她第一时间给派出所拨去了电话。几分钟后,民警就上门给她送来降压药,后来又给她送了肉和菜。

  茹则瓦妮罕的故事,在下马崖乡并非个例。巴哈德尔与吴奶奶的维汉“祖孙情”更是当地一段美谈佳话。巴哈德尔是哈密市边境管理支队下马崖派出所原所长,2003年他刚入职时,因帮助吴奶奶搬煤了解到老人独自带着4岁孙女生活的境况,当时他便认下这门汉族亲戚,此后经常帮吴奶奶干活,陪她聊天,带她看病。老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费,其孙女每学期400元的学杂费,多年来一直由巴哈德尔个人负担。老人逢人便夸巴哈德尔:“他待我真好啊,他是我的维吾尔族孙子,亲孙子!”吴奶奶临终时,已调任外地的巴哈德尔赶回来送别,给老人抬棺送葬。

  派出所这样为民服务的事例还有很多,包括上世纪80年代开凿全乡第一口“爱民井”;奋战4个月修建“连心坝”;历经10年修通“团结路”;每年清泉节警民一同劳作同欢倡节水;警民携手种植防沙“边防林”……

  在茹则瓦妮罕的一幅画中,两对新人的特殊婚礼引人注目。新郎都是下马崖边防警察,新娘穿着维吾尔族婚纱,婚礼场面热闹而隆重。“他们在这里保卫着我们的家园,他们没有时间休假,又远离父母,我们就给他们操办婚礼,他们就像是我们自己的娃娃一样。”茹则瓦妮罕介绍说。

  这就是几十年来下马崖乡警民鱼水情的小小缩影。

  下马崖乡党委委员徐奔在来到这里工作前,就听说当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后来他的所见所闻一再印证这并非传言:老百姓路上捡到钱或物,会找块石头压着,拍照发微信群里让失主认领。

  多年来,当地探索出的紧紧依靠当地民众群防群治、共同守边护边的工作机制,警民鱼水情的点滴和延伸,给这个小小的边陲派出所也带来盛誉:连续7次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被党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第二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乡里的一些孩子现今正跟着茹则瓦妮罕学画画,“除了记录今昔对比的生活,我希望他们也学会感恩。”茹则瓦妮罕这样期待,正如她多数画作所表达的基调那样。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2297号-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