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造船业皇冠上“三大明珠”,中国一一摘取

作者:admin 时间:2023-06-11 08:19 点击:
导读:

  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9日报道,中国造船业本周朝着为“造船业皇冠”加上最后一颗、也是最珍贵的一颗明珠又迈进了一步,同时也加快了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

  豪华邮轮一直与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和航空母舰一道,被誉为造船业皇冠上的“三大明珠”,它们代表着客运、货运和军用船舶的最高水平。

  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上海出坞。这艘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的“爱达・魔都号”在近4年的建造后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这标志着中国造船业拼图中的最后一块几近摆放完毕。

  据报道,中国在承接船舶订单方面已领跑世界,随着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现在的目标是获得世界领先的造船能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学教授徐明棋说:“我们在常规船舶建造方面击败了韩国和日本,但在建造高附加值船舶方面仍然落后。”

  他说:“但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我们正在取得更多的技术突破。”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4.9%、65.5%和51.3%。

  近几个月来,中国造船厂致力于在各类型船舶建造上取得突破。

  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新加坡东太平洋航运公司上月宣布,江南造船接到东太平洋航运公司的订单,建造4艘9.3万立方米的液氨运输船。这是全球最大型的液氨运输船,也是中国造船业接到的首批大型液氨运输船订单。

  3月底,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交付了一艘载重15.5万吨动力定位穿梭油轮,这是中国船厂首次为中国海油打造苏伊士级穿梭油轮。

  “船舶估值”公司的高级业务开发主管彭晓晨说:“中国在许多类型的船舶上取得了突破,不仅因为中企在建造能力方面赶上了(对手),还因为中国船厂过去几年的出色表现提高了国内和国际船东的信心。”

  彭晓晨还说,中国制造的高附加值船舶的数量也大幅增加,例如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运输船。中国的未来不仅在于自身建造能力的提高,更在于完整产业链的建设。

  彭晓晨说:“关键是中国能否在关键设备上不再依赖进口,这样将能提高船东们对中国制造设备的信心。”

  一名业内观察人士说,造船使用的一系列系统是导致中国在关键技术上依赖其他国家的“瓶颈”之一。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上用于确保超低温度的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说,中国近年来加强了其他技术的开发和相关技术在中国制造船舶上的应用。

  他说:“一方面,国产船用主机、船用锅炉、船用起重机、船用燃气供应系统等配套设备装船率持续提高。另一方面,船用高端钢材研制能力不断增强,大型集装箱船用止裂板全部实现国产替代,化学品船用双相不锈钢国产化率由不足50%提高至90%以上。”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陶健说,随着航运排放规定为应对气候变化而逐渐变得更加严格,各子公司正在增加对生态友好船只的投资。对此类船舶的需求意味着对船厂技术和建造能力的更高要求。

  中国招商银行研究院分析师韩倩婷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在新能源船舶建造领域赢得全球竞争的可能性很大。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