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不要“最低价”,只要真低价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27 16:05 点击:
导读:

  方翔

  虽然还没到11月,但是各大电商平台的“双11”促销提前启幕,而围绕“最低价”的争议也已出现:一家电商平台甚至收到品牌商的律师函,被投诉某款烤箱价格低于某网红直播间售价。

  低价竞争是每年“双11”的主旋律。今年,一些商家甚至喊出了“全网最低价”“30天内最低价”等口号,以此吸引消费者。然而,这些“最低价”真的最低吗?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有的商家标示“30天最低价”,但实际上竟然比不促销更贵;还有些商家标示“全网最低价”,只是某个促销时段或促销节点上的“最低价”,玩的是文字游戏。

  在价格战中,价格往往只有更低,没有最低,一些电商平台把“最低价”作为一种引流工具,带来的不只是性价比,更多的是为了引导流量,这样的“全网最低价”是不可维系的。“赤裸裸的比价”背后,是一轮轮的拼杀,多数结果是两败俱伤,甚至可能催生以次充好、缺斤少两换来的“假低价”,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消费者。对于监管部门来说,要根据《广告法》《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等法律法规,管好商家的促销行为。“价廉”,更要“物美”。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商家“低价”促销后的持续运营更显重要,比如商品品质、订单履约和售后等环节服务的提升。同时,商家在让利消费者的同时,兼顾自身的有序发展,真正拿出健康可持续的低价。

  商家抛出“最低价”的噱头,就要对商品真降价、真低价,对消费者“真优惠”。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按需选购,避免被“最低价”套路。一旦发生消费争议时,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与平台、商家协商处理,也可以向消保委及相关部门投诉反映。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