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探伤工 夜探400里
1月28日,华灯初上,赣州西车站旁的综合维修工区,鹰潭工务机械段钢轨探伤车间的钢轨探伤工开始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数小时后,这辆钢轨探伤车要开上昌赣高铁,进行高铁钢轨探伤。
职工对探伤车探伤轮进行检修保养。(高晋/摄)
春运期间列车高密度运行,列车运行过程中,会对钢轨产生巨大的作用力,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裂纹、核伤等一系列伤损,加上近期气温骤降,需要及时进行探伤,消除安全隐患。
“今晚,我们要对赣州西至吉安西区间200余公里的钢轨进行探伤,夜间施工,大家要打起精神。”班组长章武在分工会上说道。
23时30分,待线路上最后一列动车组飞驰而过,调度命令下达。探伤车驾驶员陈志远在确认车辆运行正常后,缓缓“松开”闸把,探伤车缓缓驶入车站。
探伤车准备出站进行探伤作业。(高晋/摄)
“探轮已激活并下降,数据连接正常,可以进行探伤作业,开始动车。”章武下达作业命令,钢轨探伤车慢慢加速,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沿着昌赣高铁向吉安西方向行进。他们使用的GTC-80型钢轨探伤列车是目前最先进的钢轨探伤设备,它利用先进的探伤仪器和微机处理系统对钢轨伤损的类型、位置、大小进行检测,探测精度在毫米级。
探伤过程中,探伤工邵毅双手不断调节对中调节传感手柄,调节探伤角度,使底部的探轮在高速运行状态下,始终保持在钢轨的中心位置,确保每个晶片的声束都能穿透到钢轨内部。“钢轨探伤就像是医生做B超,需要不断调节角度,这样才能更好地观察钢轨内部的状态。”邵毅说。
在调整角度的同时,邵毅的双眼紧盯着屏幕,根据屏幕显示的波形,它能够确定出钢轨内部状态,长期的工作,练就了他的“火眼金睛”,能够根据屏幕上的波形的细微变化,洞察出潜在的问题。
“章工长,您过来看一下,有异常!”凌晨1时许,行程近半,邵毅的呼喊,打破了车内的宁静。他发现2处异常波形,章武迅速来到操作台,对疑似伤损波形进行仔细分析,经过与上个周期该区段的波形图比对,最终排除了伤损可能性。
“春运期间旅客列车运行密度高,哪怕是一点点细小的损伤,都有可能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我们的工作必须小心谨慎,要有鸡蛋里挑骨头的劲头,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章武说。
职工分析探伤数据。(高晋/摄)
3时10分,探伤车抵达吉安西站,200余公里的探伤作业顺利结束。来不及休息,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始整理今天收集的钢轨数据,分析判定伤损,形成报告报送给维修单位,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1月5日到28日,探伤车共计完成2719公里线路探伤任务,有力保障了春运期间列车运行安全。(早报网记者 佟明彪 通讯员 高晋)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