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黄金”越假,监管越需较真

作者:用户投稿 时间:2024-03-19 11:18 点击:
导读: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淘金热”兴起,有关黄金消费的投诉与日俱增。消费者反映,多个电商平台销售的“999足金”产品存在以假充真、掺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随着“淘金热”兴起,有关黄金消费的投诉与日俱增。消费者反映,多个电商平台销售的“999足金”产品存在以假充真、掺杂掺假等猫腻。

  你以为是足金,其实是“老铁”。黄金骗局古已有之,并非新现象。不过观察这一波“行情”,还是有两个明显的新特征。其一,“技术含量”更高了。在影视剧里,经常出现黄金掉色、在水里浮起来等情节――对比当今的造假技术,这都太小儿科了。都说真金不怕火炼,如今假的也不怕。从掺“铼”到“金包银”,手法之高超,连专业无损检测都没办法。

  其二,销售路子更“野”了。“999足金”与直播带货碰撞出了更“逼真”的火花。“给家人送福利”“帮老铁把价格打下来”,再加上质保单、出货单等手续一应俱全,给人一种“不上车就亏了”的既视感。其实呢?凭证是假的,话术是蒙人的,只有你花出去的钱是真的。

  老骗局有了新套路,怎么破?说到底,“999足金”的不足,还是要用“责任”来弥补。一为监管之责。黄金掺假,监管务必“较真”。据报道,在某投诉平台,仅“假黄金”一项投诉就多达5000多条。相关部门不妨顺藤摸瓜,来个一查到底。还有,在假黄金案例中,全套“防伪凭证”发挥着关键作用。眼下,不少假冒伪劣产品都披着“合格”的外衣横行,对此有必要举一反三,强化全链条治理。

  二为渠道之责。道理很简单,有“利”必有责,谁售卖谁担责。平台开门做生意,就要从严把关。从规范主播话术到及时介入投诉,再到强化失信惩戒,该做的绝不能含糊。

  (夏凡)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