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4项“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指标已提前实现
“从最新统计监测数据来看,规划指标进展总体符合预期。其中,4项指标已提前实现,分别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和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副局长、战略规划司司长葛树在今日召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布会上这样介绍。
葛树表示,“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是“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施工图,明确了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运用取得新成效、服务达到新水平、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的“四新”目标,并从创造、运用、保护三方面提出了8项预期性指标。除上述4项指标提前实现外,还有2项指标进展快于预期,分别是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和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葛树介绍称,当前我国知识产权规划各个指标的完成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储备加速。截至2023年末,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8件,较“十三五”末提高5.5件,有望在今年提前实现预期目标。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6.5万件,“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23.3%。
二是知识产权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达到15.32万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12.4%,占GDP比重达到12.7%,以不足全社会7%的就业人员,贡献了全国1/8以上的GDP。2022年,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8.97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41%。
三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普惠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8539.9亿元,惠及企业3.7万家,其中质押登记金额1000万元以下的普惠贷款惠及中小微企业2.6万家。“十四五”以来,质押融资登记金额、惠企数量等均持续快速增长。
四是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2023年,知识产权使用费年进出口总额为3765.2亿元,较2020年扩大570.8亿元,增幅为17.9%,其中,出口额增幅为28.9%,高出进口额增幅13.4个百分点。
五是知识产权保护成效获社会公众普遍认可。2023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2.04分,较上年提高0.79分,创历史新高;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91.9%,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
葛树表示,下一步,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持续深入推进“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实施,继续巩固扩大既有成果,以进促稳、稳中提质,推动“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随便看看:
- [资讯]“她购房”需求走强 84.2%受访者表示身边单身女性购房现象
- [资讯]实探“五一”假期北京楼市:二手房成交平淡 新房促销力度大
- [资讯]一季度中国有色金属生产呈现较快增长势头
- [资讯]探索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广州经验”
- [资讯]济宁市兖州区举办首届“兖之有礼”集体婚礼
- [资讯]一季度四川人力资源市场提供岗位84万余个
- [资讯]两女子吃自助餐,将价值400元食材打包,最后被刑拘,你怎么看
- [资讯]广东“五一”文旅市场强劲复苏 全省五天实现旅游总收入274.
- [资讯]“五一”后出游吸引白领“错峰族” 百元“白菜价”机票再现江湖
- [资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人工智能(AIGC)技术的飞速发展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