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村剧”新风口带动“流量再下乡”,这个可以有

作者:用户投稿 时间:2024-04-05 09:06 点击:
导读: 靠一部手机拍乡村情景剧“吸粉”800多万,贵州毕节小伙戴繁不仅成了村里的流量担当,更是众多返乡拍“村剧”青年大军中的典型。走红后,他先后成立了传媒公司和农业

  靠一部手机拍乡村情景剧“吸粉”800多万,贵州毕节小伙戴繁不仅成了村里的流量担当,更是众多返乡拍“村剧”青年大军中的典型。走红后,他先后成立了传媒公司和农业公司。

  在各类短视频平台,靠拍“村剧”走红的返乡青年与乡村“大V”,不在少数。短视频热开始降温的当下,随着政策扶持与平台企业向农村市场的下沉,乡村情景剧似又成新风口,促成了一波“流量再下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3.26亿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10.67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7.7%。

  庞大的用户量下,短视频红利期或远未结束,特别是对于和城镇比“网速”相对较慢的农村地区。

  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统筹全国3000多家文化馆资源,实施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发掘培育更多优秀乡村网红,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发展。

  当乡土社会遇到短视频,当乡愁与乡情邂逅情景短剧,“村剧”井喷,或可为乡村地区再引一波流,为乡村振兴再培养一批网红“新势力”。

  尽管目前“村剧”存在低俗化、同质化甚至抄袭等乱象,但作为一个新赛道,我们期待它在调动农村文化人才、盘活农村文化资源、吸引广大年轻人返乡创业等方面能有所作为。同时,在政策与平台正确引导之下,让越来越多创作者拍出有内涵、有质感的作品,让更多人看到农村、看到农民。让农村、让乡土,被重新定义、被再次发现。让平台经济为乡村振兴带来“新产能”,让大流量澎湃乡村文化正能量。

  分享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公共基础设施带来的便与利,广大农村地区不仅不能缺席,更要深度参与,且期待能同城镇一样“不掉线”“网速快”。

  随着越来越多用网、懂网的年轻人返乡,成为能使“新农具”、会干“新农活”的一代“新农人”,我们看到了希望所在。

  一批批“戴繁”返乡,无论是拍“村剧”还是有其他创业计划,我们都乐见其成,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在时间里证明。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