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者提出贫血治疗新策略
科技日报讯 (记者代小佩)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团队在血液学领域著名期刊《血液》在线发表文章,首次揭示转运核糖核酸(tRNA)假尿苷修饰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关键机制,并验证了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能改善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MLASA)患者的红细胞生成及贫血症状。
假尿苷修饰是细胞中最常见的核糖核酸(RNA)修饰形式,其异常水平与MLASA、线粒体肌病、乳酸酸中毒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不过,假尿苷修饰对红细胞生成的具体影响尚未明确,MLASA也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研究团队对一例伴有MLASA患者进行相关基因测序后发现,该患者携带假尿苷合成酶PUS1基因突变。通过构建携带该基因突变的MLASA患者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MLASA-iPSCs)、CRISPR-Cas9原位修复株,以及建立相应的基因突变小鼠模型,研究团队揭示了MLASA-iPSCs和MLASA小鼠红细胞分化异常的关键机制是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蛋白质合成受损。
研究团队发现,突变体PUS1导致线粒体部分tRNA假尿苷修饰丧失、丰度下降,即使补充与呼吸链或血红素合成相关的线粒体补充剂也不能有效促进红细胞分化。研究团队经过分析还发现,mTOR信号通路存在大量异常活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使用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促进了MLASA-iPSCs的红细胞分化,并在小鼠模型中观察到治疗效果。研究团队在临床使用雷帕霉素治疗也显著改善了MLASA患者贫血症状。
“此工作不仅揭示了线粒体中假尿苷修饰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的新角色,而且为治疗MLASA和其他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的贫血症提供了新途径。”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主任医师施均说。
随便看看:
- [资讯]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超9万亿元 海上风电发电量同比增长116.2
- [资讯]直击消博会|奢侈品疯涌入海南,保时捷、宾利等豪车展位水泄不通
- [资讯]打造全民参与的舞台!静安现代戏剧谷将于4月开启
- [资讯]区审计局开展本区教育领域竣工决算项目 联合进点会
- [资讯]女子喂养500斤大鱼当宠物 网友:鱼之大恐怕一锅炖不下
- [资讯]工信部:我国基本构建起绿色制造体系
- [资讯]昆明年轻的“花二代”:做得了传统售卖 玩得了电商直播
- [资讯]城市美育日,金山开展百余场文化活动,让市民就近享“文化大餐”
- [资讯]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人口增至2.58亿
- [资讯]网友直播间里学知识看风景 主播“面对面”传递正能量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