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汽车后市场的坑必须填平

作者:用户投稿 时间:2024-04-25 07:35 点击:
导读:

  买得起修不起一直是汽车等大宗易耗消费品市场的痼疾,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修理、保养等服务不透明、猫腻多。只换不修、小病大修、过度保养、重复计费等手法在汽车维修行业并不鲜见。

  徐文智

  由于缺少汽车维修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加之车辆维修过程不透明、维修单据信息不全,汽车维修过程中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易受到侵害。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出消费建议,汽车维修经营者应实行“明厨亮灶”,让消费者明白消费。(据4月22日《中国消费者报》报道)

  不久前,国务院出台《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促进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为促进消费惠及民生提供了政策支持。2023年底我国家用汽车保有量达到3.36亿辆,巨大的换新空间将释放万亿级市场规模潜力,无疑为汽车后市场创造了可观的发展空间。但是,要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还要做好汽车后市场这后半篇文章。

  汽车维修、保养是汽车后市场消费,也是决定消费者买车、换车与否的重要因素。买得起修不起一直是汽车等大宗易耗消费品市场的痼疾,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修理、保养等服务不透明、猫腻多。只换不修、小病大修、过度保养、重复计费等手法在汽车维修行业并不鲜见。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面对车辆维修方案和保养建议,消费者很难进行科学判断和正确选择,大多数只能接受维修人员给出的“最优解”。

  《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和部门规章对于汽车维修行业的准入门槛、维修规范、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如何在消费者明显处于信息弱势的情况下,让纷繁细节、复杂结构、各个部件的核心作用不再成为消费者的认知黑洞,还需各方协同、多向发力。

  公开维修过程与零部件的所有信息。就明码标价而言,要确认完成一项维修哪些内容是必须的,价格里就应该都涵盖,不能出现把一个项目分散成多个小项目分头收费,这才是汽车后市场的“暗坑”。只有把这些“暗坑”填平,才能让消费者真真正正体会到汽车修理和服务的公开透明,消费起来才能心里有底。

  汽车产业各类行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消费者教育。一方面,用信用机制约束经营者,另一方面,丰富消费者消费知识,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提高投诉调解效率。汽车维修经营者应完善专属调处机制,将消费纠纷解决在内部。同时,消费者组织、市场监管部门等要准确、真实、及时地将投诉情况与处理结果依法依规对外公示,让投诉信息公示充分发挥约束效能。

  汽车后市场是和汽车市场可以平分秋色的大市场,在国家大力推动“以旧换新”的背景下,是一个新车和旧车维修、保养叠加的市场。汽车维修行业应当充分利用市场倍增的机会,摒弃“套路”,勇于创新,打造出与上游生产商、下游消费者共创共建共享共赢的“多赢”市场。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