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打开互联网赋能产业新空间

作者:用户投稿 时间:2024-04-26 07:41 点击:
导读:

打开互联网赋能产业新空间(图1)

  要加快突破大模型算法、框架等人工智能基础关键技术,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要推动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促进高水平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

  2024年4月20日,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年。30年来,我国互联网实现了从无到强的跃升,消费互联网孕育出一系列新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互联网行至下半场,消费互联网的天花板已近,想要继续走在世界前列,需更多聚焦产业互联网,打开赋能产业新空间,激发更多新质生产力。

  消费互联网增长红利正逐渐消退。为了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消费互联网应运而生。30年来,从传统固定宽带网络时期的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等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网约车、在线订餐、移动支付等,消费互联网应用不断推陈出新,从而诞生了一批影响深远的互联网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量。这背后靠的是网民数量的突飞猛进。截至去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17.27亿户,增长空间几乎见顶。

  值得关注的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空间巨大。产业互联网是发挥新一代通信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集成作用,推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生产力跃迁,这与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义相契合。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传统产业要转型升级,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产业互联网是重要抓手。市场数据显示,我国产业互联网市场渗透率有大幅增长空间。

  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已具备良好基础。30年来,我国打造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双千兆”网络加速覆盖,5G用户普及率突破60%,梯次算力基础设施架构加快构建。5G应用在制造业质量检测、矿业生产等领域实现规模推广,“5G+工业互联网”向核心控制环节拓展。人工智能包括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建设,不断夯实互联网赋能传统产业的基础。

  发展产业互联网,强有力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前提。一方面,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是发展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支撑,比如5G技术是核心网络支撑,数据中心是重要载体,人工智能是关键技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强,产业互联网跑的路才够宽;另一方面,产业互联网也是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战场。在发展产业互联网过程中,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不断扩容增强、优化升级,并保持对前沿技术的先发布局。比如,我国已在推动6G、下一代互联网、量子通信等技术研发应用。

  培育产业互联网,创新引领是关键。互联网一直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新技术层出不穷,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尤其是近一两年,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人工智能+”,就是要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想要抓住产业互联网的创新引擎,就要牵住人工智能这只“领头羊”,加快突破大模型算法、框架等人工智能基础关键技术,促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大产业互联网,改革开放是应有之义。从改革看,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推动行业监管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从开放看,要对内对外进一步开放电信市场,促进高水平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文件,部署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市场竞争,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十而立,立足新起点,展望新征程。抓住未来互联网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及话语权,瞄准实体经济大舞台,中国互联网的未来还将更加精彩。 (作者:黄鑫 来源:经济日报)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