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除“偷粮鼠”任重道远
储备粮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腐败不除,粮食难安。必须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人防、技防、制防和法防相结合,早预防、早提醒、早处置、早治理,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近日,一条某储备粮库储存的约1万吨粮食凭空消失的消息引发关注。据报道,涉案人员内外勾结,通过虚假入库和擅自出库等手段,套取购粮资金、盗卖储备粮。目前,涉案人员因涉嫌合作诈骗罪与盗窃罪被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这一案件发出警示,粮食流通领域的腐败手段更加隐蔽,铲除粮食领域腐败毒瘤任重道远。
我国储备粮包括中央储备粮和地方储备粮,这起案件涉及的是地方储备粮。作为我国地方政府储备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储备粮是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加强市场调控最重要、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是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市场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地方储备粮分为省份、市、县三级,实行分级储备、分级管理,未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
储备粮出入库有着严格的程序,所有出入库粮食都要保证做到出有凭、入有据,粮动账动。日账日清,账实相符。目前,我国储备粮监管已经实现信息化全覆盖、穿透式监管,储备粮出入库信息会自动记录、上传,可以有效避免人工输入可能产生的腐败漏洞,监管人员可以对粮库实行远程视频检查。
再好的技术也只是一种监管工具。该案涉案人员制造多辆运粮车入库的假象,并制作粮食入库单、粮权确认单,向受损粮企监管系统虚报入库粮食。在出库环节,使用虚拉横尺、斜插竖尺的方式,虚构粮库库存余量。对于监管人员来说,要时时维护信息化监管设施,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视频监控畅通,发挥视频监控功能。
为规避相关风险,粮企明确规定,买入粮食与卖出粮食的合作商不能为同一家公司。但从公开资料看,这家粮库、粮企和粮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为防范被拉拢腐蚀,企业明文规定,应当派驻2名驻库员,但实际值守的只有一人。显然,粮企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作为这起案件的受损方,粮企必须强化内控管理,避免此类腐败行为再次发生。
储备粮是保百姓饭碗的粮食,腐败不除,粮食难安。近年来,我国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腐败问题仍然存在,必须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丝毫不能懈怠。要坚持人防、技防、制防和法防相结合,做到早预防、早提醒、早处置、早治理,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刘慧)
责任编辑:用户投稿
随便看看:
- [资讯]奈雪发布“五一”成绩单:订单同比上涨120% 部分门店涨幅超
- [资讯]中国青年逐梦乡村创业:北京00后大学生驻村当“民宿管家”
- [资讯]格力电器发布更正公告:董事长股份“质押”被误填为“冻结”
- [资讯]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未来发展的十大百赞猜想,这里有你的家乡吗?
- [资讯]深圳对路边摊开口子 引领新的城市治理思维
- [资讯]民警从嫌疑人裤兜掏出眼镜蛇 网友:求蜀黍心理阴影面积
- [资讯]老人被自家狗传染“Q热”高烧一周 还出现腹痛、黑便等症状
- [资讯]外卖员在路上撒超3000枚图钉被判刑:致多人脚扎伤 车子轮胎
- [资讯]第十届中国企业家发展年会将在福州举行
- [资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特种兵”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