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

作者:网络 时间:2024-05-17 07:48 点击:
导读:

  民以食为天,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其中,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是践行大食物观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向森林要食物,依山而居开发“森林粮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巨大的人类食物宝库。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拥有8000多种木本植物,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森林食品。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确保“适地适种、适地适养”,实现“绿富双赢”。同时,探索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及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延长木本粮油产业链,做优做强特色果品、林源饲料等产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林下生产经营格局,建设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经济林生产基地,培育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傍水而栖打造“水上粮仓”。我国江河湖海宜渔水域面积广阔,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100万吨,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81.9%。要大力发展大水面渔业、深远海养殖业和远洋渔业,不断开拓新的水产养殖空间;坚持“一水一策”,因地制宜建立养殖技术和模式,在科学防控前提下,开展江河湖库的网箱养殖及深远海集约化养殖;构建国家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通过培育优质水产品种、提升养殖技术等措施,合理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增加高品质水产品供给。同时,打造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建立完善“种业高地+基地+农户”运行体制,强化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渔业经济,全方位挖掘水生食物供给潜力。

  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智慧农场”。我国是设施农业大国,设施农业面积占全球80%以上。设施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工程装备技术与现代经营管理方式,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是满足人们多元食物需求的重要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大有可为。要合理优化设施农业布局,加强设施装备适用性研究,补齐机械化短板,推动设施农业提档升级,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接产销信息,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园区、数字农场。

  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建设现代化生物产业基地。当前,农业生产正向以动物、植物、微生物并重的“三元结构”新型农业转型。随着人均需求量和年需求量显著增长,预计2050年食物蛋白需求增量为30%至50%,达2.65亿吨左右。因此,要深刻把握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满足人民需求,建设现代化生物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生物材料、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利用植物、微生物以及动物细胞培养高品质蛋白,从而取代依赖传统养殖业的动物性蛋白来源。同时,充分发挥合成生物学等现代生物技术优势,突破蛋白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多元化植物基产品,构建可持续的高品质热量、蛋白供给模式,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作者:罗贤宇 来源:经济日报)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