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产能过剩”论调违背经济学常识(国际论坛)
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高质量、可负担的绿色产品,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近期,美国一些政客持续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妄言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存在过剩产能,冲击世界市场。这种论调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从本质上讲,美方炒作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其打压他国优势产业的惯用伎俩,是霸权思维使然。
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根本不存在。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利用率高于其他国家。根据英国行业新闻网站“这才是汽车”分析,2023年,中国比亚迪集团、上汽集团等产能利用率达80%左右,远高于很多国家汽车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从全球范围看,当前新能源产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3年全球销量的3倍多、中国产量的近5倍;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0吉瓦时,是2023年全球出货量的4倍多、中国产量的5倍多;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测算,为实现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需超过5400吉瓦,是2023年全球累计装机量的近4倍、中国累计装机量的约9倍。
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调违背经济学基本常识。按照经济规律,各国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开展分工合作,是全球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路径,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和民众福祉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中国新能源产业依靠充分市场竞争和持续技术创新实现快速发展,国际社会对此有目共睹。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和共享,与各国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合作关系,促进了全球产业链优化升级,为全球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所谓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有悖国际分工、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常理,无视国际贸易改善各国民众福祉的重要作用。
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是靠真本事获得的。中国拥有制造业产业门类齐全的比较优势。2023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在新能源产业拥有涵盖材料研发、工程设计、制造管理、总装集成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应用场景丰富优势。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延续产销两旺的发展势头,规模庞大、层次多样的国内市场为新能源技术研发和迭代升级提供了土壤。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高质量、可负担的绿色产品,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为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金瑞庭 )
随便看看:
- [资讯]“人从众”再现,“五一”旅游市场强势复苏
- [资讯]据WHO报道,全球约有六分之一的生育期成年人经历过不孕
- [资讯]香港“金牌配角”吴耀汉逝世,坐拥35亿家产,却一分不留给儿子
- [资讯]打通数据堵点 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这样“办好一件事”
- [资讯]自贡市教育事业服务中心组织开展2022年四川省绿色学校抽查复
- [资讯]我国首现奥密克戎两个亚型共同感染病例 如何看待这个“首次发现
- [资讯]云南白药如何重返“中药一哥”
- [资讯]巴西高原上的广东印记:广州友城过中国节日,粤式点心受欢迎
- [资讯]呼和浩特市在建项目全力拉满“进度条”
- [资讯]马克龙访华,带上了冯德莱恩,面对中国,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