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新职业折射发展活力

作者:网络 时间:2024-06-22 06:37 点击:
导读:

  眼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公示,拟增加网络主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等19个新职业。这些富有时代感的新职业,受到各方关注和期待。

  技术进步带来分工细化,催生更多职业,这是历史的必然。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职业”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及消费的各个环节。此次公示的新职业中,就有很多与“数字”相关的职业。新职业如同一面镜子,照见的是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也是我国经济不断迭代的内在活力。

  新职业被“认定”,还说明其具备了一定的从业规模和可观的发展前景。以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智能制造系统运维员等职业为例,这些职业与我国高速增长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密不可分。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双双突破30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与此同时,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缺口还很大。因此,新增相关职业是对人才培养等前置环节发出的“增容”信号,也有利于扩大求职者的就业选择面。

  新职业的出现有赖于企业发展和个人求索,也离不开国家层面对新业态的包容和推进。比如,浙江杭州开放八城区3474平方公里作为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应用区域,占全市面积超20%;广东深圳公布新增43条道路,使全市自动驾驶开放道路里程达944公里……随着自动驾驶测试区域扩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人才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新职业的快速发展,具有稳就业的意义。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79万人,进一步发挥新职业扩容就业的作用,对保持就业持续稳定十分重要。让新职业成为就业“蓄水池”,政府监管就要给予新业态、新模式更多空间,社会也应给予新事物、新职业更多包容。

  要实现新职业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有不少求职者对于新职业有所疑问: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是否完善?能不能获得专业的技能培训、实现职业成长?今年不少高校毕业生的择业就业方向,正是奔着新产业新业态去的。这要求高校、社会和用人单位之间搭建起合作交流平台,做好新职业人群的配套服务。相关部门也应进一步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有效治理就业歧视、欠薪欠保、违法裁员等乱象,为新职业人员解决好后顾之忧。

  (作者:年 巍 早报网供稿 来源:经济日报)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