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上市观察:嘉立创荣膺IDC未来数字工业大奖,柔性制造驱动未来发展

作者:网络 时间:2024-10-10 17:18 点击:
导读:近日,嘉立创荣获国际大奖:凭借“面向硬件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嘉立创珠海生产基地数智化实践项目”,上榜“2024 IDC中国未来数字工业领航者”名单。

  近日,嘉立创荣获国际大奖:凭借“面向硬件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嘉立创珠海生产基地数智化实践项目”,上榜“2024 IDC中国未来数字工业领航者”名单。

image.png

  这一荣誉,不仅体现了嘉立创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成效显著,更是其践行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依托自主核心技术、先进的智造体系和全新的用户体验,嘉立创正积极打破行业局限,推动行业进步,以创新打造行业新质生产力。

  借数字化之力 革新用户体验

  在电子行业中,样品研发、小批量生产的需求具有客户数量大、客单价值低、需求多样化特点,而传统以线下人工对接为主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新需求。

  基于此,嘉立创发力数字化技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打造全流程闭环数字化服务。

  交易前,用户可以利用嘉立创EDA进行PCB设计,快速实现想法。完成设计后,用户可在嘉立创EDA上直接选择一键下单打板,即可进入下单环节。

  交易中,基于嘉立创自建的下网网站和下单助手客户端,用户可以线上完成工艺配置、在线实时计价、订单生成。相比传统的人工处理,审单环节速度大幅提升,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优化了客户体验。

  交易后,得益于嘉立创IT和OT数据的融合,用户可以线上查看生产及物流进度跟踪、收货确认、售后服务等情况。

  可以说,嘉立创将数字化技术手段融入服务流程,打通了研发设计、下单、生产制造到交付的全流程,实现客户需求的无缝衔接及流转,革新了用户体验,同时实现全流程线上可追溯。

  用柔性制造 造就未来工业

  在传统工业时代,刚性制造成为制造业核心的生产模式,“单一”、“大批量”产品满足当时消费者及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买方市场和消费者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要求的增多,满足“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制造市场需求日渐旺盛。

  这在电子制造行业表现尤为显著。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下,市场中不断涌现来自中小微企业客户、科研单位、个体工程师等群体的海量个性化需求。

  针对市场出现的新需求,嘉立创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模式深度融合,为样板、小批量客户提供了更加智能化和柔性化的解决方案。

image.png

  以PCB制造为例,嘉立创基于自主研发的PCB智能拼版算法,可以完成日均2万多份不同尺寸、要求各异的PCB订单拼版组合,平均订单面积小于1平方米。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板材利用率和工程处理效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缩短订单交付时间。

  对于制造业来说,柔性制造从来不是一个单点能力,而是一个系统的组织能力,企业需要柔性控制、柔性调度、柔性生产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柔性生产,考验的是生产线和供应链的反应以及协同速度。

image.png

  嘉立创柔性制造的背后是数字化驱动,而制造的基础是数据。依托5G工业物联网技术,嘉立创打造了工业物联网平台,实现设备的互联互通,生产过程实时可视,做到设备故障及生命周期提前预警/预测。并且,把IT数据和OT数据融合,将OT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和IT管理的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实现全面的生产数据管理和利用。

  通过对算力、数据、算法等软件的合理使用赋能硬件设备,嘉立创构筑了高度柔性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工程管理及生产制造体系。

  这种高度柔性化的制造方式不仅可以满足更多个性化生产需求,而且代表了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创新型模式,成为未来工业的重要支柱。

  嘉立创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模式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方式的变革,这高度契合了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追求。通过技术创新、用户体验革新和制造方式变革,嘉立创不仅满足了新时代下海量个性化用户需求,而且还为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提供了示范!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