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热点 正文

捍卫企业声誉:民营企业有权拒绝无端质疑与不实指责

作者:网络 时间:2025-04-11 20:24 点击:
导读: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着复杂的舆论环境,其中不乏一些不实信息和误解。近期,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超科技)遭遇了类似的挑战。某些机构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国科技企业面临着复杂的舆论环境,其中不乏一些不实信息和误解。近期,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超科技)遭遇了类似的挑战。

某些机构通过其在多个平台上的自媒体账号,发布了针对东超科技的不实信息。这些文章使用了片面和误导性的语言,对东超科技的核心技术专利进行了不公正的解读,甚至引用了过时的资料,试图误导公众,损害了中国本土民营企业的声誉。

据了解,在早期专利遭遇打击后,为维护公司合法权益,东超科技在国家、省、市三级知识产权局的联合协调下,迅速成立知识产权团队,排查隐患和优化知识产权体系,建立了坚固的知识产权壁垒以及较深的护城河。

截止2025年4月,东超科技共申请了838项知识产权,其中包括527项专利,203项商标,108项软著。同时获得2024年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202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2023年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2023年安徽省专利金奖、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核心技术更获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海外国家(经济体)的专利授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不实信息的传播具有组织性和预谋性,不仅在主账号发布,还通过关联账号同步转发,形成了舆论的“围攻”。这种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挑战了企业的合法权益。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行为似乎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从策划、编造内容到投放平台、操控评论,再到舆论引导、收割流量,甚至可能涉及利益方的定向投单与操盘执行。这种行为对民营企业构成了舆论绑架与商业威胁。

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中国正处在从“制造大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关键阶段,像东超科技这样具备原创能力、形成技术护城河的高成长企业,理应被保护、被鼓励、被尊重。

维护一个清朗的营商环境,已经不仅是单一企业的事情,而是整个行业、整个社会共同的责任。

对此,我们呼吁相关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络黑公关行为的打击力度,推动平台强化审核与问责机制,彻底斩断幕后黑手的利益链条。

同时,也希望广大媒体与公众保持理性与客观的判断,以事实为依据、以数据为支撑,共同维护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2297号-4

苏公网安备32131102000875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