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不吃坟前供”?为何说清明扫墓的供品不能带回家?有啥说法
虽然距离清明节还有几天,但自从进入4月份以后,陆续在各地已经有人开始扫墓了,特别是在4月1日-2日这两天。
原因是在我国民间一直有着“早清明,晚十一”的说法,即清明节扫墓是可以提前的。而且今年的清明节假期只有一天,时间会非常的仓促。
何况在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好些地方都有这天不扫墓的习俗,因为寒食节禁生火。而且在好些地方都是避讳清明节当天扫墓的,要么是提前了,要么是推迟,就是避讳清明节当天去扫墓。
那清明节就要到了,大家可以听说过“饿死不吃坟前供”的说法,为什么说清明节扫墓的供品不能带回家吃呢?这是真的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饿死不吃坟前供”,是何意?
它的字面意思是说,在清明节、中元节等传统祭祖的日子,而用来祭祀祖先的供品是不能吃的,就算是再饿也不能带回家去吃。
在以前不少地方确实是有这样的习俗,当扫墓、祭祖以后,就会把供品一并也留在墓地的祖先坟前,是不会带回家去吃的。
小时候在我的家乡这边也有这样的说法,但一般多数家庭还是会把这些供品带回去,只是带回去以后不允许小孩子吃,而他们大人则会对其进行清洗,或者是加工一下然后就吃掉了。
如果细问其中的原因,长辈一般就会告诉我们,这是祭祖的供品,小孩子是不能吃的,如果小孩子吃了,就会“长不高”,而有些大人则说小孩吃供品会肚子疼的。
总之家长会编各种的理由,就是告诫小孩子不要吃扫墓祭祖的贡品。但是他们大人却大快朵颐,吃得津津有味。这又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说扫墓的贡品不能带回家吃?
其实在以前不少地方会有这样奇怪的习俗,也是有原因的。第一个是如果把祭祀的供品带回家,认为这样是对祖先的不尊敬。
因为这些供品本来就是为了祭祀祖先而准备的,所以是不宜把它带回家的。就算是祭祀完成了,这些也应该留在坟地。
就像我的家乡这边,如果是祭祀的供品,自己都是不能先吃,就算烹饪的时候也不能试味的,这样是对祖先的不尊敬。
第二个是祭祀的供品很容易弄脏。因为祭祀是在深山老林里面,山里面本来就有很多的植物,而树枝上就有好些脏东西,甚至上面还有各种小虫子。
而且祭祖扫墓的时候还要烧纸,就是放在供品前面燃烧,肯定会有灰尘的,另外还会放烟花爆竹等,这样就会有更多脏东西掉落在供品上面,自然吃了这样的东西,对身体是不好的。
以前常有一种说法,偷吃了坟头的供品会肚子疼,实际上就是因为有些东西不干净了,吃了肠胃不舒服所致,可见这个并不是迷信,而是有科学依据的。
还有第三个原因,那就是古人善心的表达。在以前的生活水平不如今天,食物是非常短缺的,有不少穷苦人家常常连肚子都是填不饱的,因此为了填饱肚子他们就会去野外寻找各种坟地前的供品来充饥。
而古人规定把供品不能带回家去吃,也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就是留给一些需要的人或者是动物。因为对于这些人群来说,吃饱肚子对他们来说才是最主要的,才不会在乎食物干不干净。
也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以前不少地方就有了坟前供品不能带回家吃的习俗。
坟前供品真的不能带回家吗?
这个肯定是可以的,但也要看供品的种类,比如像一些带皮的水果,那洗一洗就可以吃了,而像是直接没有外皮保护的面包、糕点等,如果脏了的话,还真的不宜带回去。
除此以外,不少地方在祭祖扫墓的时候,还会特意做一些美味的菜肴带上去,这样的食物也很容易弄脏的,所以如果脏了的话也最好不宜带回去吃了。
在以前很多地方也会把供品带回去,然后只是大人吃,而不允许小孩子吃。那是因为当时的条件也不太好,把它们放在山里有点舍不得,认为这样太浪费了。
所以带回去不允许小孩子吃,就是因为大人的身体抵抗力强一些,吃坏肚子了他们也能忍受,而小孩子抵抗力弱一些,肠胃消化能力也不如大人的强,因而才不允许小孩子吃。
而且在广东有些地方,在扫墓祭祖完成以后,就要直接在祖坟前把祭祖的供品全部都给吃掉,往往一个家族几十个人,就围坐在祖坟前吃得津津有味,并且当地的说法是吃得越香,祖先就会越高兴,这样才更能得到祖宗的庇佑。
其实吧,清明节本来就是由上巳节、寒食节混合而成的一个节气,其中就有吃寒食的习俗,并且还有在野外踏青、郊游的习俗。所以在坟前吃供品,也没有什么稀奇的。
而且时代和过去不同了,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很好了,已经没人需要去吃坟前供品来充饥了,以此大家也就没有必要把扫墓的供品留在墓地了。
如果是一些确实已经脏了的,不宜带回去吃的,那留下来肯定是可以的。
而有些洗一下就能吃,或者是拿回家加热一下还能吃的食物,还是尽量带回去吧,扔掉真的很可惜。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