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揭示黑洞吸积磁场奥秘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利用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慧眼”的观测数据,并联合地面射电和光学望远镜观测,中外科研合作团队发现了黑洞周围磁囚禁盘形成过程的直接观测证据。
该成果由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天文台、波兰理论物理中心等共同完成。相关研究论文日前以长文形式发表在《科学》杂志。
黑洞捕获气体的物理过程被称为“吸积”,这种落向黑洞的气体则被称为吸积流,其处在等离子体状态。而吸积流中的粘滞过程能产生多波段辐射,被地面、空间望远镜所观测到,通过对气体的吸积,黑洞间接彰显了自己的存在。
2019年,“事件视界望远镜”(EHT)合作组织发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M87),揭开了我们能“看到”的黑洞及其周围环境的神秘面纱。然而,在黑洞周围同样存在着“看不到”的磁场。黑洞在吸积气体的同时,也会向内拖曳磁场。理论认为,随着吸积气体将外部弱磁场持续带入,吸积流内区磁场会逐渐增强。相应地,磁场对吸积流的向外磁力作用也将逐渐增强,并最终与黑洞的向内引力相抗衡。此时吸积物质便被磁场所囚禁,无法自由、快速地掉入黑洞视界面,即形成磁囚禁盘。磁囚禁盘理论模型已发展得非常成熟,成功解释了黑洞吸积系统的许多复杂观测现象,但科学家一直没能取得磁囚禁盘存在的直接观测证据,磁囚禁盘是如何形成的更是一个未解之谜。
我国科研团队利用对黑洞X射线双星MAXI J1820+070爆发时的多波段观测数据,观测到前所未见的长时标延迟现象。喷流的射电辐射和吸积流外区的光学辐射,分别滞后于吸积流内区高温气体的硬X射线约8天和约17天。吸积盘外区弱磁场被黑洞周围热吸积流带入而增强,吸积流径向尺度越大,磁场增强越明显,科研团队分析X射线观测数据发现,硬X射线辐射随吸积率减小而下降,而热吸积流径向尺度随吸积率下降而快速膨胀,使得黑洞附近磁场迅速增强,因而在硬X射线辐射峰值之后约8天形成磁囚禁盘。
这项工作第一次揭示了吸积流中的磁场输运过程,以及黑洞附近热吸积流中形成磁囚禁盘的完整过程。(记者 吴月辉)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