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与代销机构终止合作,要“转战”私募赛道?
中新经纬5月26日电 (周奕航)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宣布与部分代销机构终止合作,随后“转战”私募渠道营销,该现象引起了投资者关注。
代销渠道生变
继诺安基金、财通基金官宣与代销机构终止合作后,5月25日,富国基金也发布公告称,经与北京辉腾汇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称辉腾汇富)协商一致,决定自5月29日起,停止辉腾汇富办理公司旗下基金销售相关业务,包括认购、申购、定期定额投资、转换、赎回、转托管业务。
事实上,自2023年以来,已有近30家基金公司宣布与其合作的代销机构“分手”。前有长盛基金、汇丰晋信基金与代销机构停止相关业务,步入5月后,长安基金、淳厚基金、华商基金也终止了与部分中小代销机构的合作。
而基金公司密集解约的背后,除了部分代销机构的基金销量和保有量不佳外,代销机构存在的合规性风险,也是基金公司终止合作的重要原因。
2023年,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基金代销机构,并针对不规范行为开出了多张罚单。综合罚单原因来看,部分机构为了追求业绩,存在“误导投资者、全员营销以及内部风控缺失”等不规范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开始对代销机构进行严格筛选。相应地,这一举措也引发了市场对未来基金代销机构格局的关注。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目前的代销结构来看,银行、券商及第三方机构依然是基金销售的主流渠道。
中基协公布的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前100家代销机构中包括51家券商、26家银行、21家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以及2家保险代理机构。其中,招商银行凭借6339亿元的保有规模位列“股票+混合公募基金”榜首,蚂蚁基金则以1.25万亿元登顶“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
对此,华泰证券研报显示,银行和互联网平台头部效应明显,头部券商财富管理平台市占率提升空间广阔。至于中小型基金销售机构,要想站稳脚跟,可考虑差异化竞争,关注细分市场和细分客户,做好投资者陪伴。
转战私募赛道?
正当基金公司紧锣密鼓宣布终止与代销机构的合作时,另一现象也引起了投资者关注。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有基金公司除了要在银行、券商、天天基金网等渠道做直播,还去私募排排网做了路演。
对此,中新经纬查询私募排排网发现,包括华夏基金、大成基金、招商基金以及创金合信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产品均在私募排排网的“货架”之上。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基金产品还具备“费率1折起、手续费0%”等优惠措施,以吸引投资者买入基金。
对于“转战”私募渠道的行为,基金公司也有自己的考量――该领域客户对资本市场较为熟悉,且多以私募基金、上市公司、券商等机构投资者为主,对公募基金产品也有一定认知。
渠道越来越“卷”,折射出基金公司对销售格局的担忧。事实上,受2022年基金整体业绩不佳、券商分佣过高等因素影响,公募基金不得不开始寻找新的销售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建立长期可持续的销售业务发展模式,规避短期导向、规模情结和排名等因素影响,是基金公司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周奕航:zhouyihang@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