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业界 > 头条 正文

印度营商环境堪忧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07 06:08 点击:
导读: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印度外企撤资的报道屡见不鲜。先是富士康叫停195亿美元印度芯片项目,后又被爆出迪士尼正考虑从印度业务中“抽身”,而比亚迪、特斯拉等车企拒绝与印度合作的消息更是引起广泛关注。以往青睐印度市场的外资,正在重新审视这个所谓的“超大蓝海”:风浪很大,随时都有可能翻船。

  作为全球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印度市场对外资有不小的吸引力。经济总量上,2022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3.39万亿美元;经济增速上,2022年印度GDP同比上涨6.7%。摩根士丹利预估,2030年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些无疑给跨国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想象空间。

  然而,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近年来,不少怀揣“淘金梦”踏入印度的跨国公司频频铩羽而归。市场需求不如预期、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劳动力素质不高、营商环境糟糕等因素成为这些外企投资印度的“绊脚石”。世界银行在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将印度评为“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由于营商环境不够稳定,美国福特汽车因巨额亏损在2021年不得不退出了已耕耘10年的印度市场,特斯拉2022年也因税收问题暂停了在印度的销售计划。

  对跨国公司而言,印度市场是一个巨大磁场,也是“投资黑洞”。在吸引外资初期,印度政府往往开出一系列优惠条件,待跨国公司稳定“驻扎”后,又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打压,收割利润。一般而言,扣押资金、开出罚款是家常便饭。此前小米公司就被印度政府“特殊关照”过,被冻结了48亿元资金。小米并非特例,在此之前,已有大量外企“中招”。比如,谷歌、亚马逊、诺基亚、三星等均遭遇过“天价罚单”。

  印度法律错综复杂、朝令夕改,令不少跨国公司望而却步。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追溯税”。2007年,印度政府由于要对英国沃达丰公司征收29亿美元税款,便将其起诉至印度最高法院,结果并未胜诉。2012年,印度国会又通过一项立法,绕开最高法院的裁定,允许税务部门继续向沃达丰“要钱”。此番操作让外界瞠目结舌,被认为是“税务恐怖主义”。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2022―2023财年,印度外商直接投资在经历连续10年的增长后首次出现下滑。据印度储备银行统计,该财年印度吸引外资总量大跌16.3%至71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减少27%至416亿美元。另有数据显示,从2014年至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办事处。

  莫迪政府上台后,曾高调推出“印度制造”计划,希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然而,制造业占GDP比重却“不升反降”,从2015年的16.3%下滑到2021年的14.3%,离2025年实现25%的目标越来越远。如果印度政府不能正视自身问题,遵守商业规则和维护诚信度,真正改善营商环境,恐怕难以实现其发展愿景。 (作者:益 青 来源:经济日报)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2297号-4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