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支付更暖心,银龄无忧享便捷
适老支付更暖心,银龄无忧享便捷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复杂的操作流程、陌生的支付方式往往成为他们享受便捷服务的障碍。如何让老年人也能轻松使用现代支付工具,真正实现"银龄无忧",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银行、支付机构及科技企业纷纷推出适老化支付服务,通过优化界面、简化流程、提供人工辅助等方式,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数字时代的便利。
案例一:银行网点"长者服务",手把手教老人用手机支付
70岁的张阿姨是上海某社区的居民,过去她一直习惯用现金支付,每次去菜市场或医院都要提前取钱,既不方便也不安全。一次,她在社区银行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主动向她介绍了该行推出的"长者支付服务"。
银行专门为老年客户开设了"绿色通道",配备了大字版操作指南,并提供一对一指导。在工作人员的耐心帮助下,张阿姨学会了使用手机银行扫码支付,并绑定了社保卡,现在去医院挂号、药店买药都能直接手机支付,再也不用担心现金丢失或找零麻烦。
"以前总觉得手机支付很难,怕按错了钱就没了,现在有银行工作人员教我,还给我打印了操作步骤,用起来放心多了!"张阿姨笑着说。
案例二:超市开通"银发通道",现金、刷脸支付并行
在北京某大型超市,收银台旁专门设立了"银发通道",不仅支持现金支付,还配备了刷脸支付设备。超市经理介绍,许多老年人不熟悉扫码支付,但刷脸支付操作简单,只需对着摄像头看一眼就能完成付款,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65岁的李大爷就是受益者之一。他以前每次购物都要排队等人工收银,现在只需在自助机上刷脸,几秒钟就能完成支付。"这个刷脸支付真方便,不用掏手机,也不用输密码,对我们老年人特别友好!"李大爷满意地说。
案例三:社区志愿者上门,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除了金融机构和商超,许多社区也积极行动,组织志愿者为老年人提供支付辅导服务。在杭州某社区,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开展"智慧助老"活动,教老年人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常用支付工具,并提醒他们防范电信诈骗。
72岁的王爷爷起初对手机支付持怀疑态度,担心资金安全。在志愿者的耐心讲解下,他学会了设置支付密码、查看交易记录,并掌握了识别诈骗信息的方法。如今,王爷爷不仅能熟练使用手机买菜、交水电费,还经常向老伙伴们"传授经验",成了社区里的"支付达人"。
适老支付,仍需多方合力推进
尽管适老化支付服务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老年人对新技术接受度低、农村地区支付基础设施不足等。未来,还需政府、企业、社区等多方协作,进一步优化服务:
1.简化操作流程:支付平台应推出"老年模式",放大字体、减少广告弹窗,并提供语音提示功能。
2.加强线下服务:银行、商超等场所应保留现金支付渠道,并安排专人指导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
3.普及金融知识:社区、公益组织可定期开展防诈骗宣传,帮助老年人增强支付安全意识。
4.完善政策支持:政府可出台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开发更多适老化支付产品,并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环境改善。
科技的发展不应让老年人掉队。通过优化支付服务、提供人性化帮助,我们能让更多银龄群体跨越"数字鸿沟",享受智能时代的便捷与温暖。"适老支付更暖心,银龄无忧享便捷"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心支付、乐享生活,才是真正的科技向善。
作者:易联支付有限公司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