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克什克腾,马背上的金秋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11 17:11 点击:
导读:克什克腾主要景区乌兰布统,眼下已经迎来绚丽的秋色。在这里,作者骑马穿越草原,在马背上越过层林尽染的山林、沙丘、湿地。欣赏秋景的同时,也跟着马队体验了一段地道的草原生活。“ 河畔马场 翻身骑上铁蹄马这是我在草原的第一天,一整天的马术课在等着我。“我骑哪一匹马?”我问一丹。这个皮肤晒得黝黑、身材高大的北京男人,是西拉木伦河畔马场的主理人,也是我的教练。“八一。一匹白马,个儿大,听话。得保证你的安全。”
克什克腾,马背上的金秋(图1)


克什克腾主要景区乌兰布统,眼下已经迎来绚丽的秋色。在这里,作者骑马穿越草原,在马背上越过层林尽染的山林、沙丘、湿地。欣赏秋景的同时,也跟着马队体验了一段地道的草原生活。


 河畔马场 

翻身骑上铁蹄马

这是我在草原的第一天,一整天的马术课在等着我。“我骑哪一匹马?”我问一丹。这个皮肤晒得黝黑、身材高大的北京男人,是西拉木伦河畔马场的主理人,也是我的教练。


“八一。一匹白马,个儿大,听话。得保证你的安全。”白马八一已经被系在拴马桩上待命,它的鬃毛刚被修剪过,面颊和身体两侧散落着繁星般的褐色斑点。我走过去,摸了摸它坚硬的鼻梁,它茂盛的白色睫毛眨动着。


图片


我对骑乘蒙古马本是有期待的,这种胸廓深长、肌腱发达的马拥有惊人的耐力。在蒙古马中,又以克什克腾旗的铁蹄马尤为知名,这种血统尊贵的草原马传说是成吉思汗的禁卫军专用马。


如今铁蹄马依旧生活在克什克腾旗的白岔地区,那是它们自古以来的家乡,只是现在它们不再需要浴血奋战,只需要把自己纯净的血统保持下去,承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担。


图片


图片


我和资深马官三哥、一丹一起去草原深处上课。八一的听话果然名不虚传,前马散步它就小步跟着,前马小跑,它也紧紧追随。我们走过泥泞的小路,穿过小河,攀上陡坡……


“马颠两下,你跟着颠一下。”在八一小跑了两步把我颠得东倒西歪之后,一旁的一丹看不下去了。见我不明所以,他表示要给我做个示范。


图片


我看到一丹用他的长靴踢了两下马肚子,接着还不等他的棕色马起步,我胯下就猛烈一震,八一离弦箭一般冲了出去——它以为要跟着同伴一起跑!


我从呆若木鸡到惊声尖叫,一切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眼前的草原上下剧烈晃动着,我左手死死抓住马鞍,右手握住缰绳,屁股一次次颠离了马背。我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在大喊“完蛋了”,身后有两个声音在大喊“收紧缰绳!”。



图片
图片



在奋力拉了3次缰绳后,八一终于停下了。我缩着肩膀,身体几乎要伏到马颈上,嘴里哆哆嗦嗦地反复质问“到底怎么回事”……八一果真是听话,就是听的不是我的话。


在这场意外中,我有惊无险、糊里糊涂地从一个骑马小白,实现了从散步、小跑到骑马飞奔的飞跃式体验。


图片



  乌兰布统  

穿越金色草原、丘陵和湿地

经过一下午的慢步训练,培养马感。次日一早,我与伙伴们一起正式开始了为期四天三晚的乌兰布统骑马穿越之旅。


图片


乌兰布统景区位于克什克腾浑善达克沙地东南,身处大兴安岭山脉与阴山山脉交汇处,草原、湖泊、沙地、湿地、林地组成了它复杂多变的地貌,也带来了丰富的视觉盛宴。


从马场出发,我们很快行走在两列绵延矮山之间平缓的草原上。黄绿渐变的树林远看像一块毛茸茸的苔藓地毯铺在山坡上,山脚下是点点白色羊群。


图片


继续前行,平坦的草原逐渐变换为海浪般的丘陵,一条鲜明的马道显现出来,小马们排成一列,鱼贯而行。在奔下一处沙坡后,我们抵达了第一晚的露营地—盘龙峡谷。


我们停在河边饮马,看潺潺水流流经起伏的湿地草甸,流经河岸上棕底白花的西门塔尔牛群,流向粉橙色的天边晚霞。


图片
图片


第二天清晨,我们沿盘龙峡谷半山腰的林间小道出发。一阵秋风过,黄叶如蝴蝶漫天飞舞,再落到地面,被马蹄踏入泥中,完成了“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生命轮回。


随着对马匹越来越熟悉,我终于可以感受小马快步过草原。在跑过3个连续的大草坡后,一处水泡子进入视野。枯死的白桦树干挺立在中央,几只羽翼未丰的小鸭徘徊其间,还未启程飞往南方。


图片


图片


这条穿越线路几乎囊括了乌兰布统的全部地貌景观,下午我们奔跑在白色的沙地上,群马踏过,烟尘四起,向导随身带的小音响中播放着节奏紧凑的马头琴曲,与耳畔真实的马蹄声相互呼应,生出了狂奔于战场的热血之感。


图片


我们跑过金色的油麦地、跑过散落着沙榆的稀树草原般的草场,牧民赶着浩荡的羊群从旁经过。沙榆越来越密,八一丝毫不顾及背上还有我,自顾自地从低矮的树枝下经过,我只得频频低头弯腰。


树叶散去,我们已经身处碎石遍地的山脊附近,一侧是高耸的山巅,一侧是深陷的风蚀坑。在这里,风不停卷走沙粒,直到在地面上留下一道疤痕一样的深谷。


图片
图片


山脚下是西拉木伦河的上游,河道宽度过百米,深度平均却不过20厘米。泥滩中点缀着片片绿草,像一座座小岛浮于水面。马队在浅滩中飞奔起来,溅起的浪花高过头顶,在马蹄后面形成道道彩虹,高高低低的呼喝声此起彼伏。



 西拉木伦河上游 

终点的马头琴

好秀其,这个蒙语音译过来的名字属于我们马队里的专业马头琴手。他身材精瘦,下巴上留着小胡子,一条马头琴缀饰的项链在他的蒙古袍衣领中时隐时现。


图片


最后一天,分别在即,我在一片寂静的白桦林中请好秀其演奏一曲,他选了科尔沁民歌《诺恩吉雅》。


这首歌讲述了一个出生在草原的无忧无虑的姑娘,被父亲远嫁,从此内心充满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琴音没有歌词,但其中的乡愁与伤感在每一个拉长的尾音中缓缓散开,升入白桦树叶勾勒出的天空。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42297号-4

苏公网安备32131102000875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