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青年旅游新动向值得深思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29 07:44 点击:
导读:

  即将过去的2023年见证了旅游业的复苏。据文旅部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36.7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15.80亿,同比增长75.5%。从 “特种兵式”旅游的风行开始,一批与青年群体相关的旅游热词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结伴登顶泰山的大学生,淄博烧烤店门前排队的青年,博物馆里前后相继的研学队伍,都引发我们观察新青年群体旅游的新动向。

  关注效率的“特种兵式”旅游和注重体验的“反向旅游”在今年的热度旗鼓相当。这两个看似截然相反的旅游选择,实际上都体现了青年旅游“个性化”趋向。“特种兵式”旅游看似是简单的“极限打卡”,但路线往往经过精心设计,浓缩了著名景点、城市地标、特色美食等精华内容。“反向旅游”则带火了淄博、景德镇、江门、沈阳等一批非传统热门旅游城市,这些目的地特有的原生态、烟火气、乡土味满足了青年群体多元、细分的旅游需求。

  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广州等一批既拥有深厚历史积淀、又具有完备的现代文化设施的大城市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凸显。高铁交通的便利让即兴游、周末游成为可能。在分享式社交平台和短视频平台的助推下,城市漫游的兴起将原先不够知名但颇具特色的街巷、社区、市集串珠成线,成为新兴的城市文化体验地,深巷里的城市老店、家门口的菜市场、曾经冷门的专题博物馆都有机会实现由小众走向大众、由“本地专属”走向“全民关注”的转变。

  而且,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将持续赋能文旅升级。沉浸式、体验型的旅游产品得到了青年群体的广泛青睐,VR、AR等现代科技和数字艺术等手段进入到博物馆、风景区等传统旅游目的地中,用互动展示、夜间观光、数字演艺、科普参观等方式激活了新的旅游创意,以“长安十二时辰”“长征”沉浸体验等为代表的数字旅游展示,激发了人与展品、人与历史之间的互动交流。一批依托三星堆、《清明上河图》等文化IP的数字化展览也在各地推出,提供了虚实结合的深度参与感。

  面对青年旅游的新趋势、新需求,旅游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吸取各地的有益探索,以创意城市网络建设、文物主题游径打造等新思路,深入发掘和凝练地方文化价值,使孤立的观光景点实现有机关联,为青年旅游提供旅行信息、交通住宿等政策支持。有关高校的历史地理学、考古学、社会学等专业也可以依托学科特色,结合青年需求,开设更多与城市历史、城市文化相关的科普课程,形成系列教材和文化读物,为当代青年在旅行中了解国情、体验文化、认识自我,提供学术支持。

  范星盛 来源:中国青年报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