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病毒感染关键因子找到
科技日报讯 (记者代小佩)5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人民大学数学智能应用实验室教授龚新奇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研究员李欣团队,在爱泼斯坦・巴尔病毒(以下简称EB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微生物学》。
EB病毒是一种广泛传播的疱疹类病毒,也是首个被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的疱疹病毒。在我国,EB病毒与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鼻咽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此前,我国学者发现,蛋白EphA2是EB病毒侵入鼻咽上皮细胞的关键受体。但美国学者指出,EphA2高表达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会促进EB病毒感染。那么,是否存在其他影响EB病毒感染的重要因素?
研究团队在鼻咽癌组织标本和EB病毒+/-细胞系中观察到,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IFITM1)与EB病毒感染有潜在负相关性。研究人员在上皮细胞中敲减IFITM1,上皮细胞在EB病毒中暴露3小时和72小时之后,EB病毒拷贝数和病毒感染阳性细胞比率均增加。研究人员证实,将外源可溶性IFITM1直接用于EB病毒暴露下的细胞及小鼠模型,能显著降低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概率。
研究团队发现,IFITM1可阻断上皮细胞受体EphA2与EB病毒糖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病毒侵入。同时,他们证实了IFITM1上两个氨基酸残基在抑制EphA2与病毒糖蛋白结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揭示了IFITM1在阻碍EB病毒侵入上皮细胞过程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背后的分子机制,为基于IFITM1的病毒和疾病早期筛查、预防、治疗策略拓展提供了新思路。目前,研究团队已获得相关专利授权,并致力于研发新一代EB病毒感染早筛和早防技术。
责任编辑:用户投稿
随便看看:
- [资讯]美官员威胁中国,称不会被解放军围岛军演吓到,扬言要在台驻军!
- [资讯]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74亿元 同比增长6.3%
- [资讯]制止餐饮浪费丨吃不了,咱“兜”着走!
- [资讯]海口通报“导游因游客未购物恶劣态度对待游客”:网传情况基本属
- [资讯]山西吸收外资“开门红” 同比增长120.02%
- [资讯]“五一”假期预计 全国营业性客运量超2.7亿人次
- [资讯]“五一”假期“考试”结束 餐饮消费成绩亮眼
- [资讯]每周「做四休三」能否实现?若实施可能带来哪些影响?有福吧。
- [资讯]外贸稳中向好势头进一步延续 前4个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8
- [资讯]哈尔滨强化房屋装饰装修管理 事先告知 六个严禁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