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破圈引领!北京视听产业“双优”答卷亮眼!构筑未来视听新引擎

来源: 时间:2025-11-26 09:53 点击:
导读:

202511251602291482060679.png

11月27日至28日,由北京市广电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的2025北京国际视听大会将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本届大会以“聚势共生 未来视听”为年度主题,围绕产业发展与国际传播双主线,设置“1+10+N”活动框架,即1场开幕式暨主论坛、10场主题论坛及若干配套活动。

站在“十四五”的收官节点,回望北京视听产业不平凡的五年:

是产业规模与发展质量实现双优的五年——2021—2024年北京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总收入稳步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北京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总收入4493.35亿元,同比增长15.25%,全国占比42.84%。

是筑就全国领先的技术集群与政策高地的五年——培育1437家规上企业,打造“3+N”视听产业集群;

是新质生产力培育与产业融合深化的五年——构建起全国资源最富集的超高清视听生态链与创新链,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北京市广电局科学谋划、有序布局、精准施策、细化管理的实干足迹。

“以全产业链条为要”发挥引领作用

锚定国家战略方向,立足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北京市广电局统筹全产业链全要素,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人才引育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扶持,构建首都视听产业新生态。

打出政策组合拳

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首都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施行《关于推动北京动漫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关于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大视听公益广告精品创作提升工程若干举措》,多举措打造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创新机制引领,推动内容产业蓬勃发展。“北京大视听”精品创作机制自2023年实行以来,形成了覆盖选题策划、创作生产、传播推广、人才培育的全流程生态闭环,催生了大量精品力作,比如电视剧《南来北往》《父辈的荣耀》《县委大院》《欢迎来到麦乐村》、网络剧《我的阿勒泰》、网络电影《特级英雄黄继光》《浴血无名·奔袭》等7部作品荣获中宣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居全国首位。

打造全链条扶持体系

统筹用好《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支持资金》《北京市国际传播力奖励扶持专项资金》《北京市媒体融合发展扶持资金》《北京市公益广告专项资金》等5大资金,打造覆盖全业务领域的政策扶持合力。其中,“十四五”期间,《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资金资助项目涵盖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动画片、广播电视节目、网络电影、网络微短剧、网络视听节目等七大视听类别,成功吸引头部影视企业、重点项目扎根北京,更推动北京作品数量、质量持续提升,获奖作品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人才引育提供坚实支撑

实施“京琅琊”人才计划,构建“名家引领、领军攻坚、青年创新”三层级人才梯队,完善“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培育服务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的动力。首届遴选评出单霁翔、郑晓龙、胡正荣、高满堂等4位名家人才,侯鸿亮、张永新、冷凇、王斑、梁振华、孙立军、王志鸥、陈瑞卿等8位领军人才,刘俊、李萌、李杰、常江、罗引等5位青年创新人才,推出由单霁翔、马未都、胡正荣、海霞、陈思成等行业高层次人才领衔的25个“京琅琊”名家工作室。与此同时,“京琅琊”视听人才学院正式挂牌运营,培训各类人才达2000人。

加强视听人才建设,与北京电影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共育影视人才、共促产业发展、共创视听精品、共享优势资源。制定发布《“京”话筒计划——北京播音员主持人(主播)全媒体发展能力提升工程五年工作方案(2024-2028年)》,会同国家广电总局研修学院和津冀两地广电局签署《京津冀新视听媒体融合学院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京津冀媒体融合研修班、“京津冀融媒荟”等交流活动,覆盖三地媒体从业人员近8000人次,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优化营商环境”构筑产业发展“硬支撑”

以首善标准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国前列。

坚持上下贯通,左右联动,充分调动资源禀赋,创新构建特色路径,形成协创、协拍、协审的北京实践。协创选题,主动策划时代命题,加强创作前端协作,紧扣重要时间节点,推出《欢迎来到麦乐村》《上甘岭》等优秀作品,《伟大的长征》《生命树》《冬去春来》《喀什恋歌》《这边风景》《军旗下的誓言》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协拍取景,创建并持续完善影视协拍服务机制,构建视听联动协拍网络,激活文旅、消费新动能,构建全市1000多个拍摄点位,涵盖了首钢园、南锣鼓巷、运河遗址等历史与现代地标,服务50多个剧组实地取景。协审增效,形成合力,联动公安、民委、司法等部门,开辟了特殊题材重点作品绿色协审通道,大幅压缩规划备案等环节周期。

深化广电视听与文商旅体融合,培育新业态。贯通立项在北京、拍剧来北京、看剧游北京,实施“首亮微光”等创作计划,推出“影视里的北京”等10条打卡路线,打造亮马河铂宫闸等新消费场景40余个。

打造营商服务品牌“电小二”,以精准服务促进产业合作。创新会客模式,2025年以来,深入通州区视听园等10家影视园区开展“广纳贤 电小二”服务,吸引20余家外省市视听企业来京投资兴业。依托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中国(北京)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等平台,举办“广纳贤 电小二”广电会客厅,打造“市区联合驻点、分类精准服务”等模式,精准解决企业发展中“政策看不懂、资源找不到、需求难落地”的痛点难点问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精细化服务助力产业发展。

“培育广电视听新质生产力”构筑视听科技全新优势

北京市广电局紧紧抓住超高清视听全产业链优化升级贯通试点机遇,在全国率先开展超高清视听贯通试点,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广电视听新质生产力。

北京率先实施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

率先实现省级卫视超高清频道开播,收视规模2.1亿人次,97部新开拍电视剧、网络剧、纪录片按超高清标准制作,重点平台首页首屏首播剧集基本实现超高清化,内容专区超20万小时。

设立全国首支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支持资金,深化与各区在超高清视听、人工智能共享平台等领域的协同合作。近一年来扶持项目159个,撬动社会投资近50亿元,产生经济社会效益超300亿元。

构建国内最具活力、最具韧性的生态圈,从内容专区、技术升级、轻量化制作、频道建设、入户行动、分发模式、资产共享、后期制作、产业园区、场景拓展十大方向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推动1100余家超高清视听企业在京集聚发展。

北京市广电局视听领域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除了超高清,还推动人工智能、虚拟拍摄等新技术与沉浸式产业发展,构筑起视听科技全新优势。

五年弹指一挥,引领视听产业蓬勃发展的北京实践步履不停。关于北京乃至中国视听发展的最新实践与创新成果,在即将开幕的2025北京国际视听大会上将继续被讲述和展示。

届时,“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AI赋能视听产业新发展论坛”“影视IP衍生产业创新发展论坛”“新大众文艺生态论坛”“京津冀视听产业协同创新论坛”“视听产业投资人大会”等活动,将围绕人工智能、超高清、数字创意等前沿方向,探讨技术革新对内容创作、生产链条、商业模式的重塑作用,促进区域产业链协同发展,激发产业创新活力;“AI视听创作嘉年华”“AI动画创想家沙龙”“亦城‘视听+’体验日”“‘视界无限’视听艺术长廊”“‘智行亦庄·视听前沿’探秘之旅”“听见未来·超高清播客主题日”等特色配套活动,将集中展示人工智能与视听产业融合的最新成果,打造沉浸式、互动性强的“科技+文化”体验场景。

责任编辑:知行顾言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