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邦智能并购英迪芯微:国产车规芯片标杆崛起,技术攻坚、全球布局铸就并购核心价值
在汽车“新四化”浪潮与国产替代战略的双重驱动下,车规级芯片成为支撑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赛道。作为国内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领域的领军企业,无锡英迪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英迪芯微”)凭借强大的技术实力、广泛的客户覆盖与稳健的经营表现,成为信邦智能(301112.SZ)并购标的,其价值不仅体现在企业自身的行业竞争力,更彰显了国产汽车芯片打破国际垄断、完善产业链安全的战略意义。
赛道稀缺:汽车行业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仅约5%
英迪芯微所处的车规级芯片赛道,兼具高成长性与战略稀缺性。2024年我国汽车行业模拟芯片国产化率仅约5%,预计到2029年中国汽车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将提升至20%。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加速演进,单车芯片使用量持续提升,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2028年将突破1100亿美元,2035年更是有望超过2000亿美元。这一“大赛道、低国产化”的格局,为具备核心技术的国产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替代空间。数模混合芯片是更高技术难度的产品,英迪芯微掌握数模混合芯片并规模放量,2024年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国内出货量第一、车规级数模混合+模拟芯片国内出货量第二。
技术硬核:作为国内唯一量产“五合一”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企业
技术创新是英迪芯微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已构建全面的本土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作为国内唯一量产“五合一”(集成控制器、执行器、电源、信号链、通讯物理层)车规级数模混合芯片企业,储备了完整的车规级数字电路IP与模拟电路IP,创新采用eFlash+BCD车规级数模混合集成特色工艺平台实现量产,积累了独有的制造工艺经验。这种技术融合能力使得产品在性能、性价比上具备显著优势,主营业务毛利率保持在40%左右,体现出较强的盈利能力。
市场深耕:国内少有的具备出海能力的车规级芯片厂商
凭借过硬的产品品质,英迪芯微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客户网络,成为其价值基石。公司产品已全面进入国内绝大多数合资及国产汽车品牌厂商供应链,包括比亚迪、上汽集团、一汽集团、长安、广汽集团、吉利、东风等主流车企,同时切入小米、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供应链。境外市场方面,部分产品成功应用于德国大众、韩国现代起亚、福特、通用等国际知名汽车品牌,成为国内少有的具备出海能力的车规级芯片厂商。汽车芯片2023年销量8,884.16万颗,2024年销量12,090.32万颗,同比增加36.09%,2025年1-8月已销售8,766.19万颗。自2017年成立以来,在汽车芯片领域累计出货量已经超过3.5亿颗。
这种“境内外双循环”的市场格局,不仅保障了业务稳定性,更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客户粘性。由于汽车芯片直接关系行车安全,客户一旦认可供应商产品,通常不会轻易更换,公司客户复购率较高。2024年,英迪芯微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其中汽车芯片收入达5.51亿元,占比超90%,业务聚焦且增长稳健,展现出强大的市场需求承接能力。
协同赋能:并购开启价值提升新篇章
本次信邦智能以28.56亿元对价收购英迪芯微100%股权,并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双方将在产业理解、客户资源、销售渠道、出海平台、技术合作、融资渠道等多方面形成互补效应。
信邦智能深耕汽车制造自动化领域多年,与日系汽车品牌保持长期稳定合作,而英迪芯微在日系车市场尚处起步阶段,借助信邦智能的资源可加速日系车产品导入;同时,信邦智能的全球化运营网络将为英迪芯微的出海进程提供重要支撑。反之,英迪芯微的车规级电机控制驱动芯片、触控传感芯片技术,可与信邦智能的机器人业务形成协同,探索机器人关节、执行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技术融合,延伸产业链价值。此外,上市公司、标的公司双方同属于汽车产业链,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加强双方相互交流融合,提升行业理解能力,加强研发实力,实现技术融合和商业创新。
从技术突破到市场突围,从国产替代到全球布局,英迪芯微的成长轨迹正是中国高端制造崛起的缩影。本次并购不仅为英迪芯微带来资本赋能,使其借助上市公司平台扩大研发投入、拓展市场边界,更将加速国产车规级芯片的替代进程,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随着协同效应释放,英迪芯微有望进一步扩大产能、丰富产品线。未来,当更多国产汽车搭载“英迪芯微造”芯片驰骋全球,这家国产标杆企业将以更强劲的实力,书写中国车规芯片的全球化新篇章,为投资者带来长期价值回报。
责任编辑:知行顾言
随便看看: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