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促进陶文化传承发展――陶都再现神韵
重庆市荣昌区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是中国三大陶都之一。当地盛产的荣昌陶器,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陶、云南建水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这是人们对荣昌陶器制作工艺和艺术风格的赞誉。早在2011年,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就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陶文化,发展陶经济。近年来,荣昌区下大力气保护古窑遗址,深入挖掘荣昌陶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制作技艺,围绕文化引领、技艺创新、文旅融合、企业培育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不断做长、做大、做强陶产业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千年陶都绽放出新的活力与生机。
陶火绵延
从荣昌城区出发驱车往西半小时后,记者来到了荣昌陶的发源地――安富街道。这里背靠鸦屿山脉,一条总储量超1亿立方米的优质陶土矿带位于此中。“十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这首流传至今的民谣,正是当地烧窑制陶历史盛况的真实写照。
漫步在安富街道,道路两旁竖立的一座座陶器雕塑仿佛在向过往行人讲述着荣昌陶的前世今生。“荣昌陶兴起于汉代,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唐宋时期,荣昌陶的发展达到鼎盛。”荣昌区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李辉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荣昌陶得到长足发展,多次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品出国参展,并大量出口。2020年,荣昌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西部陶瓷之都”称号。
选泥、碾泥、拉坯、刻画……见到荣昌陶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刘吉芬时,他正在工作室里进行陶艺创作。73岁的刘吉芬出生于制陶世家,13岁开始跟随陶艺大师学习手拉坯制作,从艺以来,他始终专注于荣昌陶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把父辈对于陶艺的理解融入其中,也把自己对于陶艺的独特见解体现在其中。
这些年,刘吉芬的陶艺作品获得过不少大奖,但最令他感到欣慰和高兴的是,有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荣昌陶艺创作队伍,为这项古老的非遗注入年轻、时尚的血液。“从我这里已经走出了上百名徒弟,他们在传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结合现代工艺进行创新设计,形成各自的陶艺风格,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喜爱荣昌陶。”
传承不息的窑火,赋予了荣昌陶新的神韵。管永双是当地一位小有名气的年轻陶艺人。2014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后,他来到安富街道,租下一个农家小院,创办了“西山雨”陶艺工作室,潜心研究陶艺,对器型、颜色、釉料等进行了诸多创新。“通过对汉代草木灰釉进行传承创新,将芭蕉、银杏等植物的特点融入陶器中,已开发出银杏灰釉、芭蕉灰釉、荷叶灰釉等一系列植物灰釉作品,很受年轻消费者喜欢。”管永双说。
如今在荣昌,像刘吉芬、管永双这样的荣昌陶非遗传承人已有196名。近年来,荣昌区出台多项人才扶持政策,培育传承人才队伍,深挖荣昌陶制作技艺的文化历史脉络。
深厚底蕴
以泡菜坛为造型的景区大门、别具特色的陶文化长廊、沿街而设的陶艺体验馆、古韵十足的陶器雕塑……在安富街道的安陶小镇,沿古驿道一路向前,浓厚的古陶都味道扑面而来。
匠人的双手赋予陶土新生,而非遗文化又赋能旅游发展,为荣昌这座千年陶都注入了新活力。近年来,荣昌区以陶文化为内核,打造了近200亩的安陶小镇,将非遗资源植入文旅场景,构建起集文化、旅游、产业、体验、教育于一体的文旅教融合发展新格局。
“安陶小镇是重庆市首批非遗特色小镇,已建成陶宝古街、陶宝水巷子、安富火神庙等10多个景点。”荣昌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张志秀说,目前,小镇已聚集陶艺工坊118家,文创企业16家,2022年景区接待游客突破百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6000万元。
看中安陶小镇厚重的陶文化底蕴,2022年,荣昌人田密在陶宝古街租下了200多平方米的店面,专注制作手工陶和开展陶艺体验。47岁的田密以制作剔花陶瓶见长,在一众陶艺馆中做出了名堂,“每到节假日,许多游客专程来体验陶艺制作,还有些游客跟着我学习剔花,店铺每月经营收入上万元”。
在打造特色非遗小镇的同时,荣昌区对一批制陶工业遗存进行了微更新、微改造,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位于安富街道通安村的三矿井文创园曾是煤矿废旧老区,经过改造后,105亩的厂区里引入了陶艺制作研究中心、非遗文创产品工作室、青年旅社、咖啡馆等业态,成为“网红打卡地”。
既有文化味,又有国际范儿。在荣昌区“一带一路”陶瓷博览中心,3400多平方米的展厅里不仅收藏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陶瓷文物,还展出了来自韩国、伊朗、波兰等“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件陶瓷精品。“通过搭建陶瓷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助推荣昌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国际陶瓷观光中心、展览中心、创意中心和交易中心。”该博览中心负责人陈鹏说。
如今,荣昌区已建成安陶小镇、荣昌陶博物馆、“一带一路”陶瓷博览中心、安北陶艺村、通安小栖等特色陶文旅打卡地20余处,2022年,累计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产业兴旺
得益于特有的陶土品质、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独到的烧制技艺,荣昌陶器储藏的物品不串味、不变味、不渗水,享有“天下美酒安陶装”的美誉。目前,荣昌区拥有规模以上陶瓷企业27家,2022年总产值达87.19亿元。
制陶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记者来到位于安富街道垭口村的重庆鸦屿陶瓷有限公司时,一辆满载3万个陶酒瓶的大货车正缓缓驶出厂房,即将开往云南。重庆鸦屿陶瓷有限公司经理蒋光明告诉记者,公司制造的工艺陶酒瓶每年产值可达上百万元,厂里的近百名工人基本是本地居民。
过去,垭口村经济条件落后。近年来,随着鸦屿陶瓷、安北陶器等多家工业陶瓷企业的落户,垭口村400余名村民从“田间”走向“车间”,由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能在家门口就业,生活水平提高了,日子越过越红火。”说起现在的生活,54岁的垭口村村民刘昌喜不自禁。
在安富街道通安村,当地将老旧厂房改造成陶艺创作基地,一方面开展陶艺体验、产品展销活动,带动村民融入陶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吸引大学生在基地内开设文创工作室,带领村民学习制陶技能,加大陶文化挖掘和传承,激活陶产业发展氛围。
“目前,村里已经吸引了来自四川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高校的30多名青年入驻,开办了9家陶艺工作室,每年创造产值超过2000万元。”通安村党总支书记邓跃虎说,202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2.5万元。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表示,荣昌将持续整合资源、资产、资金,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凸显荣昌陶魅力的特色文化生态景观,加强文旅项目开发,拓展旅游服务功能,延伸产业链条,做活以荣昌陶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大文章。 (经济日报记者 吴陆牧)
随便看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