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让消费者买得安心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09 07:34 点击:
导读:

  日前,大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根据消费者对3家商户存在缺斤短两经营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开展调查,确认相关商户使用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秤,并对当事人处以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非法改装的电子秤俗称“鬼秤”,因为手段隐蔽、随机性强,很容易逃避市场监管部门的检查。消费者也缺乏辨别“鬼秤”的能力,即便遭遇缺斤少两,如果不太明显,多数人也难以发现或不会计较。取证不易、惩处不严、消费者的“宽容”等,都给了市场上形形色色的“鬼秤”以生存空间。

  近年来,在餐饮、零售、批发等生活服务行业当中,使用“鬼秤”作弊欺诈的现象时有发生。小小一台电子秤,一头连着商家的诚信,一头连着消费者的信任。“鬼秤”屡禁不绝,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环境,影响一座城市的文明形象。

  有鉴于此,最近多地祭出监管利剑,治理“鬼秤”乱象,营造买得安心、称得放心的消费市场环境。比如,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研发“电子计价秤计量信息管理系统”,以专属二维码标签为媒介,实行电子计价秤“一秤一码”专属监管;广州市市场监管局日前提出,全市502家集贸市场将统一配置900台公平秤,摆放在市场醒目位置,方便市民复秤维权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都值得借鉴。

  除了强化监管,更需重视源头治理。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事业单位必须对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保证产品计量性能合格,并出具产品合格证。将治理“鬼秤”的关口前移,确保生产端提供质量过硬、计量准确的优质供给,才能减少流通端的良莠不齐,不断压缩“鬼秤”的生存空间。

  诚信计量是消费者的期望,更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面对“鬼秤”,消费者不妨少一点“宽容”,多一点锱铢必较。这离不开畅通的投诉举报渠道,以及健全的计量投诉处理机制为消费者依法维权撑腰。只有监管部门、生产厂家、市场经营者都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形成治理合力,才能将作弊的“鬼秤”完全逐出市场。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