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关于我们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资讯 正文

粮食增产挖潜要靠两手发力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30 06:30 点击:
导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冬日的八桂大地,暖意依旧,瓜果满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考察,指出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实现粮食均衡增产。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再次关注粮食安全,彰显了对端牢中国饭碗的深切牵挂,也为我们在高水平上挖掘增产潜力、推动粮食产能迈上新台阶提供了重要指引。

  有土斯有粮,粮食生产必须有一定的耕地面积作为基础支撑,稳住面积才能稳住产量。如何稳面积?首要的是保耕地数量。这就意味着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牢牢守住、不容有失,要严格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确保农田姓农、良田种粮。要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分亩必争”的精神应种尽种、种足种满,确保播种面积总体稳定、只增不减。在土地资源约束趋紧背景下,向耕地要粮食还要着力提质量,通过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推进黑土地保护等措施,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我国耕地资源就这么多,产能提升关键要靠提高单产。事实上,提单产也是最有潜力可挖之处。今年,我国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丰收的贡献率达到了73%。成绩显著令人欣喜,但对标世界上的农业强国,我国粮食单产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要继续从产能提升最迫切、单产提升潜力最大的粮油品种抓起,集成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总结推广一批实践证明务实管用的高产技术模式,真正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试验田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追求的粮食增产,是面上的均衡增产,而非点上的“一枝独秀”。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资源禀赋和生产基础不同,寻求增产的方向、模式也各有千秋。无论粮食主产区或非主产区、高产区或中低产区,都要因地制宜,明晰适宜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攻方向。中低产区尽力向高产区靠拢,高产区努力向标杆区看齐,积少成多,共同推动粮食大面积均衡增产。

  日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强调“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总书记念兹在兹、反复强调,其中包含的殷切期望显而易见。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份“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用实际行动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打赏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

网友评论:

推荐使用友言、多说、畅言(需备案后使用)等社会化评论插件

Copyright © 2021 早报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4138443号

苏公网安备32130202081338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早报网观点。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违法立即与我们联系客服 106291126@qq.com 对其相关内容进行删除。
早报网登载文章只用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早报网》官方网站:www.zhgzbw.cn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Top